文/翁浩原/商業周刊
擁有倫敦大學亞非學院考古學和藝術史雙碩士的謝哲青,曾於倫敦求學4年,他對於這座藝術殿堂,有一份特殊的熟悉感,念念不忘的是,英國人對於知識的開放性,大方將藝術免費供大眾欣賞。他更形容此地有如「一座寶庫,絕不會讓人空手而回。」
▲英國倫敦國家美術館。(圖/翻攝自國家美術館官網)
「我喜歡國家美術館,它很自在,有生活的氣息」,謝哲青說。倫敦國家美術館的蒐藏,更接近中產階級的喜好,沒那麼多對於君主和宗教歌功頌德的元素,對於生活的描寫,也不僅是單純的記錄食衣住行,更多了抽象的哲思,展現出英倫品味。「英國人喜歡那種把語言藏在裡頭,不直說但寓意深遠的畫作。」他舉了占館藏大宗的文藝復興和法蘭德斯畫派為例,前者體現文藝復興時期追求人本的復甦與關懷,後者的內容則反映當時荷蘭的自由開放風氣。畫家甚至會透過呈現被畫者體態上的些許缺點,去凸顯主角的心理狀態與性格,作品中沒有文藝復興畫派擅長的「整形美人」或「腹肌男」。此外,如19世紀英國藝術家康斯塔伯,謝哲青表示,「他最美的地方,是把視角從宗教世俗拉到大自然,從權威轉向生活。」康斯塔伯的名作〈乾草車〉中,不起眼的主題變得生動鮮明,尤其畫面上對光的處理,為其後的印象派提供了靈感。這些畫作所展現出的特質,都是倫敦國家美術館重要蒐藏的方向。
謝哲青特別喜歡肖像畫,這是台灣觀眾較少關注的題材,他認為,「藝術家在畫人的時候,是有意識的選擇。」因為肖像代表了畫家眼中對於被繪者性格、特徵的直觀感受,「就像讓我來畫一個房間,我會讓所有的管線都消失,它是經過篩選後,我想表現出的樣貌。」他舉了自己喜愛的藝術家坎平繪製的一對男女肖像為例,這對看來若有所思的夫妻不是什麼大人物,畫面中的女性看來久歷風霜,哭過的眼睛像在訴說自己離開故鄉嫁到夫家,有種情緒隱藏在畫中。
來到倫敦國家美術館,謝哲青認為一定不能錯過的,莫過於歷史公認的英國大師威廉‧透納,現下當代藝術的重量級透納獎,即是以他命名。
在透納的時代,照相機的發明轟動歐洲,畫家們必須對這個新技術有所應變,透納便是很好的例子,欣賞〈雨,蒸氣和速度〉即能感受。畫中可以見一群兔子正在追火車,有著趕上時代的意義,而模糊的視覺效果凸顯了火車疾速向前,「透納捕捉心理的感受和印象,以全新觀點來呈現藝術生命。」透納打破傳統,用光影描繪自然,表現夕陽和水氣,影響日後印象派的發展,看看這幅畫,是不是和莫內的〈印象日出〉頗為相似?
相較於當代藝術直覺的表達藝術家的情緒,謝哲青更喜歡古典畫作,因為除了形式上的美,他也重視跟時代歷史的關聯,而「藝術史就是了解時空背景,為何這幅畫會偉大,超越它的時代。」不過,他強調不要把逛美術館想得太功利、嚴肅或要求機能性,「當你走進去,先感受那個空間、周圍的震動,如果哪些畫作特別吸引你,再研究就好了。」他說,「不要限制欣賞藝術的方式,很多人做一大堆功課再走進美術館或博物館裡,這是好事,但不是必然。」
【更多報導 】
《通靈少女》真有其人!1歲陰陽眼、6歲報明牌...20年靈媒人生,最想勸世人不要迷信
不離不棄,被當北七!最資深的員工怨念最深...為什麼能力好的老鳥,升遷常被跳過?
※精彩全文,詳見《商業周刊》。
※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