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晴雯/台北報導
一位32歲的楊小姐月經期間屢次發生經痛、頭暈甚至出現大量經血等狀況,嚴重時曾因貧血而昏倒,嚴重影響工作和生活品質,就醫後才發現原因是子宮長了密密麻麻的肌瘤作祟。
▲(圖為模擬畫面,非新聞當事人/記者楊晴雯攝)
替該患者診治的高雄醫藥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莊蕙瑜表示,楊小姐的子宮內肌瘤數達10多顆,大小於1至3公分之間,就診前已嘗試多種治療方式,皆未有效改善,且肌瘤過多若進行手術,恐使子宮嚴重受損,甚至要面對手術後續可能發生腹腔沾黏、腸沾黏等問題,也很可能會造成懷孕困難,為了避免上述問題,建議其先使用新型口服藥物治療。
莊蕙瑜說,該病人經術前藥物治療,一次療程為3個月,至今已完成3次療程,除了貧血的狀況獲得改善外,超音波也顯示肌瘤明顯縮小,甚至部分較小的肌瘤也都消失了,後藉由子宮鏡手術將部分已縮小肌瘤切除。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婦產部主任洪滿榮指出,肌瘤就像子宮內的種子,種子是否開花結果,除了與體質有關外,也和飲食習慣及後天環境相關。大部分的女性子宮都可能潛藏肌瘤種子,但有多少比例的女性存有肌瘤種子,目前醫學上並未有確切的研究統計。
洪滿榮說,子宮肌瘤是婦科門診中最常見的一種良性腫瘤,只有大約千分之三是屬於惡性的腫瘤,好發於30至45歲,據統計,約25%的婦女患有子宮肌瘤,也就是四人中有一人罹患,然而其中約75%患者幾乎無症狀,其餘25%則常伴隨月經經血過多、經痛、非經期異常出血、腹脹、腹痛、消化不良、頻尿,尿失禁、排便困難等症狀,導致患者生活品質降低,也可能導致不孕或流產。
台灣婦科醫學會理事暨台北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醫師洪煥程提醒,該患者使用的藥物只是暫時改善子宮肌瘤帶來的症狀,副作用少,如頭痛等,屬於手術前的治療,並不是等於無須手術治療,而是藉此改善貧血降低手術過程的輸血風險,減少不孕、保留懷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