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商業周刊/人工智慧時代來襲!它讓矽谷兩天王公開吵架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文/李欣宜/商業周刊

今年以來,所有科技業大老最關心的,不是北韓會不會試射核彈或川普的美國製造政策,而是「人工智慧」。先是四月,阿里巴巴董事會主席馬雲和百度執行長李彥宏,兩人針對人工智慧時代數據重要、還是技術重要,掀起一番辯論。

緊接著七月,臉書執行長佐伯格(Mark Zuckerberg)和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兩人在網路上舌戰,前者批評如馬斯克一類認為人工智慧將會毀滅人類的人「很不負責任」,他相信人工智慧將會幫助人類,帶來更好的社會。

但馬斯克隨後立刻反擊,批評佐伯格對於人工智慧「所知有限」,接著又於日前提出警告,比起北韓發射飛彈,人工智慧更危險,可能掀起第三次世界大戰。

矽谷兩天王為它吵架!十三年後貢獻全球GDP近五百兆

這兩位掌管市值加起來超過5千5百億美元(約合新台幣16兆5千億元)的企業家,第一次公開吵架,竟然就是為了人工智慧。無論誰對誰錯,可以確定的是,人工智慧是今年他們都最關心的一件事,而且,也是所有人都需要關心的事。

為什麼是今年?因為,人工智慧已全面進入到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中,從實驗室走到企業,深入食衣住行每個層面。

麥肯錫在中國調查了八十家公司,橫跨工業、零售、建築等傳產,有90%的受訪者都認為人工智慧會從根本上改變他們的產業,這些公司舉出了一百種以上人工智慧改變該產業的可能。

Nvidia與台大成立的人工智慧實驗室負責人、台大資工系教授徐宏民指出,人工智慧可能是自1771年來至今,網際網路革命後,即將誕生的第六波技術革命。

無論是對國家還是企業,未來的經濟和營收成長都跟人工智慧脫離不了關係。

根據資誠今年發布的人工智慧報告,到2030年,人工智慧將貢獻全球國內生產毛額(GDP)14%的成長,高達15兆7千億美元(約合新台幣471兆元),超過目前中國和印度的GDP總和。研調機構顧能也指出,四年之內,企業有30%的新利潤會來自以人工智慧為主的解決方案。

如果說去年,AlphaGO打敗人類圍棋九段棋士,讓人們看到人工智慧竟然可以自主學習,在以往電腦最不可能獲勝的領域打敗人類,技術出現重大突破。那麼今年,就是人工智慧真正「落地」、深入各行各業的應用場景中,全面入侵人類生活的一年。

從北京天壇到日本小農都用!刷臉認人取公廁用紙、分類小黃瓜

三個場景,讓我們看到人工智慧真的來了!

中國北京知名景點天壇的公廁,為了避免民眾過度取用衛生紙,竟用人臉辨識控制衛生紙用量,只要取用過一次衛生紙,九分鐘內再來的話,衛生紙筒就不會再出紙給同一個人,形同「刷臉取紙」,連公廁都開始導入人工智慧讓衛生紙筒「認人」。

北京的公廁導入智慧衛生紙筒後,以前平均20分鐘就要換一卷廁紙,現在一天只需要十卷。

而在日本,小池誠原本是一名車廠工程師,當他回到家鄉接掌父母經營的小黃瓜農場,他驚覺原來把小黃瓜根據彎度、顏色和粗細等標準分成九個等級,是一項極耗費人力的工作,為了讓父母可以專注於種出美味的小黃瓜,於是以前從來沒學過人工智慧的他,竟開始自學深度學習演算法,花了三個月讓電腦看了七千多張小黃瓜照片,打造出小黃瓜自動分類機。

在印度,就連動物園都開始用人工智慧幫忙認老虎。原因是每隻老虎的紋路都十分接近,人眼難以分出不同,印度動物園於是借助電腦視覺辨識,追蹤每一隻老虎的活動,方便動物園管理每一隻老虎。

從公廁、小農到動物園,都已經開始導入人工智慧,這宣告人工智慧已非科幻電影中的情節,它不只是科技大廠之間的軍備競賽而已,而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場景,再來到美國佛羅里達的奧蘭多,全球三萬多位企業界決策主管來到這裡,參加歐洲第一大商用軟體公司思愛普(SAP)的年度技術大會,思愛普宣布推出人工智慧與物聯網平台李奧納多,正式讓企業系統的運作進入AI時代。

各產業用它找新商機!除了金融電商,醫療、製造也加入

思愛普董事長哈索(Hasso Plattner)接受《商業周刊》專訪指出,過去企業要解決一個問題,得蒐集很多資訊來解決問題。但是,要怎麼讓企業找到更好的商機、消費者喜不喜歡你的產品?這卻很難得到立即的回饋與答應。

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得靠AI。他說,現在已經到了人工智慧的時代,但是思愛普不單獨做這個研究,而是要把它內建在所有的產品中。

現在,企業的產品從生產、運送到銷售,每一個環節都是分開,單獨的系統,這中間有什麼問題?無人知曉,思愛普的企圖心,就是透過人工智慧,把這些不同的系統與數據庫整合起來,未來的電腦軟體經過人工智慧加持,不再只是解決企業運作的某部分問題,甚至電腦將幫企業找到商機。

「以前講大數據,太虛了,企業都會說,然後呢?要幹嘛?現在人工智慧的應用場景很明確,數據是被動的,AI很容易去想像場景應用的動作。」中研院資訊科學研究所研究員陳昇瑋說,以前談大數據,比較有興趣的都是科技業,最多再加上金融和網路電商產業,但現在談人工智慧,連醫療跟製造業都跑出來了。

不同於兩年前紅的物聯網和虛擬實境必須要導入硬體,人工智慧是把原本存在於各商業應用場景的痛點,用軟體和數據分析的方式解決,提升效率,這是人工智慧比物聯網、大數據更能被企業接受的主因。

IBM軟體事業處總經理賈景光認為,這一波人工智慧革命,與二十年前的網路革命唯一的不同在於,網路時代如果沒及時跟上,未來還有機會追上,人工智慧如果企業不趕緊投入,未來要彎道超車,恐怕更困難,因為技術門檻是更高的。

三原因讓AI大爆發!類神經網絡學習,讓電腦能聽能說

其實人工智慧已經發展超過60年以上,為什麼現在才開始爆發?三個原因,讓過去沉寂許久的人工智慧領域,於近年開始大爆發。

首先,是數據量和數據種類大增,由於網路、雲端和智慧型手機普及,每人每日產生的數據量劇增,你在臉書上上傳的每張照片和直播影片,你打開地圖App的地理資訊,全都是訓練電腦的良好素材,夠多的資料,把電腦訓練得更聰明。根據IBM統計,光2011年到2016年,全球每月產生的數據量就增加了近四倍。

第二,與數據量大增相應的,是雲端儲存成本下降,以及電腦運算速度大幅進步,60年內,電腦處理器的運算效能提升了一兆倍。這意味著大量增生的數據不僅有地方放,而且電腦也有條件去快速消化這些數據,並且即時回應,例如在中國大為盛行的﹁刷臉﹂支付,或者是亞馬遜無人商店在結帳時,自動辨識出購物袋中的商品,都需要足夠快的運算速度,才有辦法即時達成要求。

因為上述客觀條件逐步到位,最後才有演算法技術的突破,尤其是深度學習技術的突破,讓電腦可以用類似人類思考的類神經網絡進行學習,這讓電腦的視覺和聽覺進步神速,可以分辨越來越多物品,也開始會聽、會說。

當電腦越來越像人......兩者非對立,如何共存是必修課題

其實,人工智慧想要做的,就是讓電腦做到人類可以輕易做到的事,讓電腦越來越像人,視覺和聽說都只是打開電腦的感官層次,真正最難做到的,是讓電腦像人類的大腦一樣思考和運作,這是人工智慧的下一步——感性人工智慧。

以後每個人都會有一個客製化的虛擬人(digital human),它的外觀可能是你最愛的偶像明星甚至是你的親友,他跟你一樣有喜怒哀樂,會哭,也會流露出同情,比起智慧音箱或語音助理,虛擬人更有個性,跟人類的互動也更自然。

這一套讓《阿凡達》(Avatar)學會哭笑的技術, 讓一家紐西蘭新創Soul Machines被李嘉誠旗下創投、佐伯格和開發AlphaGO的Deepmind的執行長投資。

又例如,以後你去運動時,從你耳邊傳來的是會幫你加油打氣,還會跟你開玩笑,緩和你情緒的健身教練的聲音。這是在群眾募資平台Kickstarter健身類產品,創下168萬美元(約合新台幣5040萬元)最高募資紀錄的智慧運動耳機Vi,比語音助理更懂你的身體狀況,也更人性化。

但隨著人工智慧越來越像人,越來越無所不能,許多人也開始擔心,人工智慧是否真的會像馬斯克所說的,回過頭來搶人類工作,並且毀滅人類。根據資誠的調查,全球有37%的民眾擔心工作被自動化和人工智慧取代。

畢竟就連看似最不可能被人工智慧取代的職業:創作歌手,在今年八月都有AI公司推出創作曲目,挑戰藝人的生存空間,還有什麼職業不可能被取代?

然而,人工智慧和人類並非對立的,未來,兩者更可能共生,人工智慧可輔助人類從事人類較不擅長的工作,例如:分析大量數據、找出異常,但做出決策的,終究還是人類。

「機器人會不會超過人,不會有一個答案的,因為人類也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些什麼。」阿里巴巴技術委員會主席王堅說,「機器可以做很多人類做不了的事情,但這不是你聰明不聰明的問題,只是機器智慧(machine intelligence)和人類智慧(human intelligence)就是不一樣。」

人工智慧,已經開始全面改變我們的生活,如何與人工智慧共存,將是所有企業乃至個人都必須學習的課題。

商周30:擁抱AI生活大不同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直播中LIVE】台南連三震中南部惶惶 餘震後續氣象署說明白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