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薪動大未來/菇寮變身晶圓廠規格 農業科技革命新力量

記者范逸華、何世得/採訪報導

目前台灣有5大菇類,像是年產4萬2千噸的香菇,3萬噸的金針菇;另外像是杏鮑菇、木耳和秀珍菇,產量也都相當豐碩。不過要和中國大陸、日本以及韓國這些鄰近國家競爭,就得想想跑得更前面的辦法了。像是專門提供萬豪酒店、西華飯店和王品集團菇類食材,全國大最大菌菇供應商就想出了不一樣的點子,提高產能。

把傳統菇舍依照高科技業晶圓廠規模打造,不僅是無塵室規格,確保香菇銀耳不受到汙染,還導入自動化設備,讓機器人幫助產能提高。菇寮工廠化,也讓務農這檔事不再是看天吃飯,而是掌握在自己手中。

菇類在國外被稱為「上帝的食物」,高纖低熱量,營養健康,台灣一度因產量傲視全球被稱為菇蕈王國,但要維持這桂冠可不能一直走老路,進入栽種庫房前,得全副武裝。蕈優生物科技專案經理楊詠晴:「來,這邊請,就是稍微旋轉一下,把髒東西吹掉。」

▲進入栽種庫房前要除菌。

現代化菇舍堪比高科技晶圓廠,不容許一絲落塵,溫溼度也全由電腦控制。楊詠晴說:「菇菌在栽培種植的時候有4個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光照、溫度、溼度,跟我們二氧化碳的一個濃度,那所有的控制參數我們都會由這台電腦來去做設定,去做控制。」

▲由電腦控制菇菌生長因素。

實際走進栽種庫房彷彿來到太空異境 ,這是最新種菇妙方「藍光科技」。優蕈生物科技總經理方世文解釋:「不同的光線其實對菇類的生長會產生刺激作用,那現在看到的這個藍光它對於菇菌類的刺激作用,它會去強化它的一些對人體有益的代謝物形成,像一些有效的多醣體,透過這個光線我們也發覺,它會產生一些刺激,然後增加它的一個分泌。」

▲藍光對菇類的生長會產生刺激作用。

導入菇寮工廠化,最大推手方世文,不是農家子弟出身的他,電子系畢業後因緣際會接觸到台灣菇業,過去學生時代猛K的電子工程派上用場,使他勇於用工程師精神,顛覆傳統農業。 

方世文:「這就是它裡面的培養機,它裡面最主要是木屑、米糠、小麥粉,來做為它的營養 。」

▲方世文用電子科技顛覆傳統農業。

像在這間庫房彷彿漫步雲霧,因為外頭有個震盪造霧機,能把RO逆滲透水打成細小水分子,均勻散佈,讓嬌貴的銀耳會呼吸,每一個層架上頭還有LED燈發出白光,調合成適合菇類生長的特殊波長。

▲震盪造霧機把水打成水分子散佈庫房。

科技式種菇、養銀耳再佐以工廠式「報表」管理,養菌和生長天數紀錄得一清二楚,勇敢走不一樣的路,因為方世文比別人早看到台灣農業再不革命就得落入困境。

▲工廠採報表管理。

方世文:「國內的勞動力市場其實一直都有很大的缺口,尤其農業又沒有辦法引進外國的人工進來,所以也造成我們菇菌產業也面臨一些挑戰,需要滅菌那個地方是溫度很高的,而且需要一些勞力的、體力的,那這樣的都面臨勞動力上的問題。」

所以從前端就減少勞動力,用相思木屑做為基底,經過50天發酵後填充小麥粉、米糠等養分來源,再經過123度高溫高壓殺菌後製成太空包,接著自動上套環,到太空包完成後還有電梯自動上下架。

每一個環節都逐漸以機器取代人力,這些流程若是以傳統方式,至少需要6名勞力人工充填,但環境高溫悶熱又有木屑粉塵,年輕人不願易投入,如今導入現代化自動設備後只需要2名員工監督和看管機器,又能提高產能。

▼▲工廠採用自動化設備。

優蕈生物科技副理陳俊民認為:「跟科技廠有得比了。」而且員工所扮演的角色也從過去的勞力付出,轉型成掌控智慧生產的工程師,過去年輕人避而遠之的農業現場,如今倒出現不少新世代面孔。

▲員工出現年輕世代。

優蕈生物科技副理陳俊民:「一天我們現在是生產大概3萬3千包,那我們後續會再增加產能,達到6萬包的部分。」

方世文:「以後絕對有機會可以做到關燈的工廠,它24小時運作,但是它其實連光線都不用給,因為它等於機械自動下去做運作,但是人員如何去確保機器的運作,那就要有更專業的人士,所以這些人的薪資結構其實是更上升的。」

▲方世文表示科技化讓薪資結構上升。

媲美科技業晶圓廠的生產環境,已是全台最大蕈菇菌種供應商,西華飯店、萬豪酒店到王品集團餐廳吃到的香菇都是來自這裡,一年營收超過2.1億,聰明種菇讓農業不再灰頭土臉、看天吃飯,跳脫舊思維。(整理:實習編輯林郁婷)

▲多家知名餐廳吃到的香菇都來自優蕈生物科技廠。

三立iNEWS
#薪動大未來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直播中LIVE】台南連三震中南部惶惶 餘震後續氣象署說明白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