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沈志學
罔顧現實的理想是喜樂?抑或悲哀?
人稱「信介仙」的已故民進黨前主席黃信介曾說過,「台獨只能做不能說,統一只能說不能做。」這句話固然有它言說的時空背景,說和做的區別也是修辭對比大於字面上的詞意,卻無疑地道盡了台灣處境的艱困與矛盾,追尋獨立之路的崎嶇與蜿蜒。
無論過去歷史脈絡,或是當前國際局勢,台灣的定位與未來始終是受制於他人多過於操之在己,如此的處境即使悲哀,卻也是數十載來這座島嶼上的有志之士之所以前仆後繼、奮不顧身地追求台灣獨立的原因。
▲北鳥:歌唱革命,台獨,建國 (圖/翻攝自「北鳥:歌唱革命」臉書)
因為想要脫離被人擺佈的命運,所以渴望並爭取獨立自主,這不僅合理,也絕對具有無庸置疑的正當性。然而,同樣重要但卻令人痛苦的是,爭取獨立的合理正當,並不能用以否定現階段受人拘束的客觀事實。換句話說,獨立的美好理想之所以值得追求,正是因為當前台灣受限於國際強權的痛苦事實。
如果理想和現實沒有差距,沒有需要克服的重重困難,甚至沒有激烈的衝突與矛盾,那麼理想就沒有稱之為理想的價值了。相對地,如果忽視現實的存在,不考慮現實的種種可能,一味相信只要自身意念堅定,毋顧於其他因素的作用與限制,那理想也會變成妄想。
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就是戰略和戰術的差別,就是藉由兩者的謹慎拿捏權衡希望跨越的距離。有「台獨理論大師」美譽的民進黨大老林濁水,一向強調在統獨問題上,台灣應該「立場清楚、態度友善、政策彈性」,也就是所謂在戰略方向上堅定清晰、在戰術操作上彈性模糊,如此之間才能在國際強權的夾縫中撐起最大的生存空間。
近一、二百年至今,深深影響台灣命運的強權無非美日中三個國家。在過去兩個世紀中,日中二國曾先後輪番統治、殖民過台灣,美國雖未直接治理過台灣,但在經濟文化乃至政治層面的影響,也未必遜於前二者。這三個國際強權,一方面開啟台灣的經濟社會現代化歷程,另一方面也在政治的壓迫、角力中催化出台灣人的自主意識。此外,美日中三者間的競和、歷史上對抗合作關係的易位,也都深深影響台灣的國際處境。
換句話說,台灣追求獨立自主的路,至少這三個強權帶來的這三個面向影響,絕對不能對之視而不見。在政治面上固然必須表現出台灣人民強烈而堅定的自主意識,但同時在經濟文化上,也不能過份依賴其中一方,同樣必須扶植獨立自主的產業、創造令人尊敬的文化,而且得在世界上取得不可取代的重要性,才能保護台灣免於他者的併吞、掌控。最重要的是,務必認清美日中三個強權的在追求實力原則的國際社會,都遠較台灣強大,它們彼此之間的制衡,才是台灣的生存空間,而非硬著頭、咬著牙同時挑戰三者。
蔡英文總統在電視專訪中說過,在國際局勢裡,「我們自己也是棋手。」意思正是我們在強權夾縫中,還是能夠且必須撐起自我的生存空間。然而既然是棋手,就必須服從下棋的既定遊戲規則,而非「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這也就是說,除了政治面,台灣的經濟文化,以及如何在國際關係中謹慎拿捏,都是我們在追求獨立自主之路上,可以著力也應該努力之處。
徒有渴望與熱忱,而不能冷靜地看待、接受、分析現實,並無法成事
蔡英文總統上任二年來,台灣與美日的關係可以說是近十年來最好最融洽之時,國際局勢大致上也正朝向有利於台灣的方向演變,不過中國對台灣的打壓力道,也前所未見地不斷升級。經濟文化方面,雖然逐漸扭轉過去馬政府時期過度依賴中國的傾向,但同樣有許多挑戰仍待克服,而且這些挑戰無法只依靠政府,更需要釋放民間的活力、推動產業和文化的升級。這些關卡,如果稍有不慎,台灣可能還沒獨立,就陷入萬劫不復的深淵了。
▲喜樂島造勢現場 (圖/翻攝自爆料公社)
倘若沒有認清國際局勢的機會與侷限、沒有完善自主且不可取代的經濟產業與文化認同,再怎麼大聲呼喊台灣獨立,最終可能會適得其反。以推動公投、抗爭、組黨分化本土力量等方式,強迫要脅政府推動冒進的台獨政策、主動破壞目前的現狀,很可能就是最適得其反的行為。
受制強權!喜樂聯盟前輩仍須面對現實!
喜樂島聯盟的成員中,有許許多多值得尊敬的前輩,他們對於追求台灣獨立自主的渴望和熱忱,或許也無須懷疑。然而,必須殘酷地指出,徒有渴望與熱忱,而不能冷靜地看待、接受、分析現實,並無法成事。抱持清楚而堅定的戰略固然是好事,但如果在戰術上同樣一頭熱、僵固不化,恐怕只會一頭撞到牆上。同樣地,沒有經濟文化的獨立,就不可能支撐政治的獨立,失去國際友人的支持,也會失去在國際上立足的機會。萬一如此,最後的結果,到底會是喜樂之島,還是使得這座島嶼繼續沈淪於悲哀的歷史中,值得我們三思。
《作者簡介》洪志學,曾任國會助理,現服務於私人研究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