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晴雯/台北報導
60歲的邱先生在10年前得到「支氣管擴張症」,除了久咳不癒、胸悶、胸痛外,輕度活動都會深感不適、嚴重喘氣久久無法平息,因為一再發生呼吸道感染、膿痰、呼吸困難的情形,反覆就醫、住院,近來更易喘,連講話都有問題,後來接受拍痰背心、負重腳踏車及負壓呼吸器做肺部復健運動,症狀改善許多,已能自由談話、活動。
▲(圖非新聞當事人/資料庫)
替該患者診治的台北慈濟醫院胸腔內科主任藍冑進表示,雖然邱先生過去經藥物以及配合簡易復健運動,但情況症狀仍無法改善,近來更因易喘,連坐著講話都有困難,到後來所有的活動必須佩戴氧氣機,來到台北慈濟醫院心肺復原室,醫師開立運動處方簽後,邱先生透過最新型的拍痰背心、負重腳踏車及負壓呼吸器做肺部復健運動,療程尚未結束,邱先生已能自由談話、下床活動。
藍冑進指出,肺部復健運動訓練的執行,病患先接受「整合型運動心肺功能檢查」,讓醫師完全了解病患的體適能與活動時的心肺功能,再根據病患情況開立「個人化運動處方箋」,決定訓練強度及時間。原則上建議頻率為一週2次,整個療程建議至少二至三個月。療程進行時會有呼吸治療師從旁協助,並有血氧心跳儀器隨時監測,療程進行中病患會隨時回診由醫師持續進行評估。
藍冑進說,長期抽菸、年齡增長、空氣汙染、呼吸系統疾病等諸多因素皆可能對肺臟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害、導致肺功能降低,一旦演變成慢性肺疾病,更有活動力困難而需要服藥的可能。
藍冑進表示,臨床有許多患者因肺功能不佳,一活動就喘不過氣,降低下床活動意願、導致無法外出,甚至可能隨著病程演變,必須終生依賴呼吸器而無法脫離、進而影響情緒心理。對這類患者而言,運動訓練相當重要。他表示,藥物治療有極限,但透過肺部復健運動輔助治療不僅可以提升患者3成的心肺功能,生活品質更能有明顯改善。
他提到,肺癌病人經過肺部切除手術後肺功能下降、體能退步,復健訓練若能早期介入,便能提早協助他們恢復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