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二大一廣場/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平議「台杉」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文/鄭東光

在科技日新月異、產業迅速更迭的全球化競爭時代,創新是至為關鍵的競爭力;創投則是新創產業能否蓬勃發展、茁壯成長的催化劑。因此,全球經濟強國對創投的重視與協助,與日俱增。台灣的創投可以溯源自到民國70年代「科技教父」李國鼎先生規劃設立科學園區及工研院,並大力引進矽谷創投概念與創投基金。根據創投公會的統計,從1984年第一家創投成立至2017年底,台灣總共成立超過300家創投,扶植國內超過600家科技團隊順利上市或上櫃掛牌成功。

台杉投資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為推動5+2產業創新計劃,由政府結合民間力量,成立國家級投資公司台杉投資。(圖/翻攝自台杉投資官網)

但是,自去年8月,「台杉」這家政府持股4成、助推5+2產業創新政策的國家級民間投資公司成立以來,各方對它的功能與角色,一直有不同的聲音。衡諸相關的報導,主要的憂慮或質疑大抵集中於政府出資卻由民間管理,民間管理不受國會監督,恐生各種弊端,如掏空、移轉政治獻金等;簡言之,一家「公民混合」的公司,就是不妥!啟人疑竇!

先來看個基本問題:政府要扶持新創,何不全權主導?何需民企協力?對於這個問題,最簡短的答案是:時代不一樣了!台灣早期的產業扶植,確實是由政府全權主導,硬體為主、製造為王。但是,進入21世紀這個軟硬兼施、百花齊放的時代(Google1998, Facebook2004, Youtube2005),不論是就市場風向、產業敏感度,或決策運作的彈性與效率,民企都遠勝政府。因此,即使傳統奉行「大政府」的新加坡與韓國,近年來對新創事業的扶持,也從過去的政府主導逐漸轉成越來越倚重民間協力。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讓我們來看看新加坡與韓國的例子。新、韓兩國的政府,除了在新創事業的起步期,提供或可稱為「民3公7」的無償金援外,在種子期會以持股或無償的方式跟投天使基金或種子基金;到了種子期之後,雖仍注資扶持新創,但多委由民間的創投與基金來主導運作。從這個角度看,「台杉」募集的兩檔B輪基金,只是一個類似的例子。此外,前國發會主委管中閔先生在2015年卸任前規劃的「創業拔萃方案」,也是另一個例子。這個方案的重點就是政府要與國內外著名的創投公司合作幾檔創投基金,涵蓋的範圍從種子型基金到輔佐新創商品化及進入國際市場;每一檔基金政府預計投資2到4成左右,合作的創投團隊則負責基金的運作與投資對象。

新加坡,韓國

▲新加坡、韓國政府皆提出計畫,與民間創投共同承擔風險,扶植新創。(合成圖/翻攝自新加坡旅遊局、韓國觀光公社)

其實,「台杉」並非官方注資民間創投管理公司的首例,至少台安生技公司就是一個更早且仍在運作的例子。台安生技2002年成立,實收資本額不到新台幣五千萬,原本是做生技移轉,後來因故在2004年轉型為創投基金管理公司。從2002年台安生技成立迄今,國發基金及政府相關單位對台安的持股比例高達七、八成。台安生技自2005年開始陸續負責管理「啟航創投」(2005)、「啟航創投二」(2012)及「啟航創投三」(2017),並自2007、2010、2012起陸續承接經濟部的「加強投資中小企業委託投資管理計劃」,總共管理的資金約50億。自2005年開始,台安生技這家「官股民營」的創投基金管理公司,歷經了國、民兩黨的執政一直運作到現在,這,也算是「歷史共業」嗎?

當然,民間公司不是政府單位,不受國會直接監督,這是事實。但…政府出了錢?政府除了擁有「台杉」4成的股權外,「台杉」發行的兩檔共百億的基金,國發基金及泛公股機構也投資了6、7成。雖然國會無法直接監督「台杉」,但間接監督還是可行的。畢竟,「台杉」仍得對它的大股東負責,投資「台杉」基金者也會要求相關的成效。因此,國會可以透過對「台杉」大股東或基金主要投資者國發會及泛公股機構的監督,來檢視「台杉」的成效或缺失。不過,這應是後事。「台杉」成立不到一年,現在要談績效或缺失,言之過早。另外,說到底,只要是合法的資金,資金來源的重要性遠不如資金的去處與成效。與其現在費神關注「台杉」的股東結構或出資者,不如留些心力在未來檢視「台杉」的成效。據媒體報導,「台杉」大股東國發會看重的是助推5+2產業創新轉型政策的成效,但「台杉」經理人在意的似乎是報酬率的營業績效?這兩個目標雖不必然互斥,但也不總是相輔相成;未來若有扞格之處,還需有個妥適的「定調」機制。總言之,「台杉」的運作與成果,需要留待時間來檢驗;與其目前論之無據,何不靜觀後效?

台灣科技新創聞名,吸引美商TaskUs進駐

▲台灣科技新創聞名,吸引美商TaskUs進駐。(圖/記者龍宗緯攝影)

台灣面臨產業轉型的關鍵時刻,政府希望以政策及資源來引導、協助產業轉型,立意良善,值得肯定。最後,就扶助產業的創新轉型,我個人有兩點建議:

1. 大幅提高政府對新創事業在起步階段或種子期的扶助:這是多數新創事業要「由無到有」,一開始風險最高但也最難獲得挹助的資金;也是台灣目前大多數民間創投,包括「台杉」,沒有投入的區域。相對於民間創投,政府更有承擔風險的能力。對比新加坡與韓國在此投入的金額,國發基金目前編列的創業天使投資方案僅有10億,似乎太少。

2. 擴大投資對象及與國內外知名創投的合作:除了與限投5+2產業的創投合作外,進一步擴大與具國際視野及國際募資經驗者的合作,且投資對象不限5+2產業。在全球化的競爭下,地球是平的,國界的藩籬迅速消失,競爭來自天涯海角;較能確定的未來是「不確定」,歷史的轉折經常出奇不意。世局如此,台灣除了不能閉門造車外,也須留意以管窺天的盲點;這也是扶持新創需要民企共襄盛舉的原因之一。台灣要以寬闊的視野,有容的胸襟,勇敢的走出去,才能在這場全球創新競賽中,脫穎而出。

《作者簡介》鄭東光,淡江經濟系副教授,美國南加大經濟學博士。專研應用個體經濟理論、賽局與產業經濟學、財務經濟學。

#評論/三立大論壇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直播中LIVE】薄瓜瓜成台灣女婿 新竹南園客棧宴客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