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顛覆觀念!寶寶1歲前吃蛋、殼類食物 較不會變「過敏人」

記者楊晴雯/台北報導

擔憂寶寶未來長大擁有過敏體質,有不少家長認為,寶寶越晚吃致敏性食物越好,這個觀念要更正了。長庚醫療團隊研究發現,寶寶一歲前攝取多樣易致敏性的副食品種類,如蛋、殼類海鮮、花生等,可盡早提升寶寶的口服耐受性,反而能降低未來過敏風險,並進一步分析,1歲前曾餵食大於5種易致敏性食物的嬰兒,比起僅吃過小於2種易致敏性食物的寶寶,過敏體質風險約能下降4成。

▲(圖/Betty提供)

基隆長庚醫院兒童腸胃科醫師花曼津表示,寶寶4到6個月大時醫師多會建議父母開始餵食副食品,但是許多新手父母經常困擾不知道該不該餵食水果、蛋類等易致敏性食物。根據該院臨床觀察,台灣很多家長照顧小孩的方式都是口耳相傳,包含殼類海鮮、花生等抑制敏性副食品別太早給小孩吃,以免未來成為過敏體質。

雖然在目前的嬰兒飲食指引原則中,已經刪除延遲給予嬰幼兒易致敏性食物的建議,但是應在哪個成長階段餵食易致敏性食物?餵食的種類多寡?以及其可能帶來什麼影響?目前仍不明確。

為了突破此困境,基隆長庚兒科團隊從2012年3月起針對272名嬰幼兒進行研究,於寶寶1歲時用抽血方式檢驗血中40種過敏原(含20種食物性過敏原及20種吸入性過敏原)與IgE過敏球蛋白。

花曼津說明,此研究結果發現,1歲前被餵食的副食品種類越多,包含水果、蛋白、蛋黃、魚、有殼類海鮮、花生等六種易致敏性食物,寶寶被檢測出過敏體質的機會越低。研究團隊的數據顯示,1歲前曾餵食大於5種易致敏性食物的嬰兒,比起只餵食小於2種易致敏性食物的嬰兒,過敏體質風險約可下降四成,IgE過敏球蛋白指數也顯著較低。

▲▼基隆長庚醫院兒童腸胃科醫師花曼津說明寶寶一歲前攝取多樣副食品可降低過敏風險的機轉。(圖/記者楊晴雯攝)

該研究團隊推測,由於嬰幼兒的腸胃道免疫系統尚未成熟且具有可塑性,藉由早期接觸多種食物抗原引發口服耐受性,換句話說,就是讓寶寶提早習慣此類食物,早點影響嬰幼兒腸道免疫系統,可能降低兒童早期過敏體質的風險;花曼津提到,研究也發現,晚點給寶寶易致敏性食物,不一定未來對此類食物適應度高

花曼津希望藉此研究結果,作為台灣父母餵食嬰幼兒原則的參考,同時鼓勵父母儘量在寶寶1歲前提供多樣化的副食品,也不要害怕嘗試易致敏性的食物。

花曼津說,不過給予副食品的時間還是以出生後4到6個月開始,不建議4個月以下就開始吃,且餵食這些易致敏性的食物時,應注意寶寶吞嚥狀況,花生、堅果類需事先研磨處理避免嗆咳;一次一樣,連續幾天,看看寶寶有無過敏反應,沒有的話再嘗試另外一種。若是寶寶皮膚出現疹子、嘔吐、腹瀉等情形,可能就是過敏反應,應停止餵食並儘快送醫治療。

她補充說,無論媽媽本身是否為過敏體質,都鼓勵在寶寶1歲前給予多樣副食品,添加的方式須採循序漸進,1次加1樣從未吃過的種類就好,每次維持2到3天,或5到7天,觀察無異狀,再加入第2種才是比較安心的方式。

此研究結果已刊登於2017年11月份國際知名期刊「兒科研究(Pediatric Research)」雜誌。

#《祝你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直播中LIVE】2024臺中電競嘉年華跨界風潮!引領電競與運動創造新視野
大數據推薦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