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中心/綜合報導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積極備戰2020東京奧運,先前發表東奧戰略目標表示,要在2020年衝上4千萬旅客觀光人次,並將旅行消費金額擴大至8兆日幣(約714億美金),日本利用東奧積極擴大內需,首要任務就是經濟發展,台灣一年創造460多萬赴日觀光人次,又是日本第三大觀光客來源,前亞東關係協會會長(現稱台日協),前國民黨立委李嘉進認為,只要善加利用東奧為台灣帶來的「共伴效應」,與日本在經貿體育等層面接軌,可望塑造「東奧特需」,「2020東京奧運,台灣無論在場內或場外都能摘下金牌。」
▲ 前台日協會長李嘉進(右)認為,2020東奧可以複製1964年東奧台日成功合作的經驗
(左為日本眾議員小泉進次郎)(圖/受訪者提供)
李嘉進指出,1964年日本第一次承辦奧運,主力放在擺脫二戰戰敗的陰霾,當時與我國就有緊密的互動關係,也是亞洲鐵人楊傳廣最後一次參與奧運,1964年東奧的商品及體育用品等不少交由台灣代工生產,循此模式,2020東奧可藉由體育人才交流,促進商品的接單及出口,更可要求地主國協助宣傳,告訴國際旅客趁著訪日之際,順道來台灣「踩線」。
「前東京都知事豬瀨直樹、舛添要一、小池百合子都曾在申辦奧運時,尋求中華奧會的支持,因此兩國在東奧的合作上應有良好的默契」李嘉進強調,外交思考應該從單獨親美,移轉到美日並重的思維,既然日本是美國在亞太最重要的盟友,台灣當局在美中台任何反應,美國在私底下也會照會日本並參考日本意見。
台日民間存在良好的互動基礎,但台日是否存在無條件永續友好的「定海神針」 ?李嘉進認為,要跨世代傳遞及維繫台日友好,除了文化和體育等軟實力層面,也需認知到,台日產業是既垂直又互補的關係,純政治經貿的議題,只能交由中央政府,進展緩慢,但台灣和日本的地方產業的交流,就可以開大門走大路,「例如台灣地方產業策進會可以廣泛率團訪問日本各縣的商工會議所,個體經濟之間的交流、學習,最能快速提升技術含量。」
▲台灣體育選手已站上國際舞台,政府在外交的能見度也需迎頭趕上(左詹詠然,右為詹皓晴)(圖/翻攝自資料照)
李嘉進強調,地方對地方不能只締結姊妹市,建立形式上親善友好,「以做業務交差的心態辦理台日交流」,既然台北跟上海可辦雙城論壇,從日本47個都道府縣挑選同質性高的地方政府簽訂MOU,更會立即提升雙邊的經濟利益,「桃園跟愛知縣,高雄跟福岡,都非常適合互設交流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