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大優勢是什麼」面試總卡關?讓美國偵訊專家來教你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文 / 盧廷羲/經理人月刊

面試時被問「你上一份工作為什麼離職?」、談薪水時要回答「你期望的理想薪資是多少?」、大客戶簽約前問「你們跟哪些廠商合作過?」,許多職場上的關鍵時刻,都會遇上特定的問題。這些時候,說錯一句話或答不上話,不小心失去對方信任,可能錯失千載難逢的機會。

有些人認為答題只需注意「問法」,但像上述的問句「為什麼」「多少」「哪些」等疑問詞,其實只是問題的一部分,輔助判斷問題類型,並不代表「題目問什麼就答什麼」。

美國國防部偵訊專家、在情報單位有 25 年資歷的詹姆斯.派勒(James Pyle)舉例,比如用人主管問,「我們共事一年後,我會看到一個什麼樣的你?」雖然問了「什麼」,核心卻是「我」(主管)和「你」(部屬)。

換句話說,「回答」不等於「回應」,回應必須答出提問者的具體疑惑。好比這題要答出雙方共事的情境,才能讓對話更有意義。由於回應者不一定能解讀提問者的心思,派勒建議,不論面對簡單或複雜的問題,回應的大原則相同,「答覆內容要主動涵蓋人、地、時、事等 4 大面向。」

針對比較模糊的問句,完整回答還能延展對話深度。舉例來說,面試官問「你最大的優勢是什麼?」派勒的回覆是,他在 10 年前(時)發現甘特圖(Gantt Chart)的實用性,也感謝某某公司(地)前老闆(人)支持,讓他能在工作時善用這項專案管理工具(事)。相較之下,如果只答「會使用甘特圖是我最大的優勢」就顯得缺乏完整性與深度。

運用這項通則,面對困難問題,也能迎刃而解。派勒建議,聽到複雜問句,可使用語法分析(parsing,透過分析一句話中每個詞的屬性,確定語法結構),將問題拆成幾塊,就能夠依序思考該怎麼回答。

例如,「16 歲那年,對你影響最大的人是誰?」問的雖然是「人」,但由於年代久遠,很難直接想出答案。這時,你可以先回想,當年做了什麼重要決定(如考大學、學一技之長),再思考做這件事的啟發者(如班導師的鼓勵或長輩的建議),順著邏輯,就能推敲出答案與原因,自然能說出好答案。

▲面試有很多眉眉角角得注意。(圖/資料照)

(本文取材自《五角大廈情報專家的8秒回話術》,商業周刊出版;經授權轉載自《經理人月刊》2019年4月號,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現正直播】94要客訴之立院風雲 NCC、考試院、大法官人事任命權卡立院 韓國瑜召集黨團協商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