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40歲還沒買房子=一事無成?這「階級標籤」壓垮上班族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如果人到40歲還沒有自己的房子,你認為這樣的是OK的?還是等於失敗呢?其實在不少台灣人的傳統觀念,擁有房產=事業有成,景文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副教授章定煊就指出,這樣的觀念無形中產生一種「階級性標籤,等到進入40以後,還沒有自有住宅,隱形的壓力就會直線上升。」

▲不少台灣人傳統觀念認為過了40歲還沒房子等於一事無成。(圖/資料照)

章定煊在臉書PO文「比較租屋與買屋選擇的不同」從2財務面、社會面來探討,財務面來看現在的房地產,已經不像早期進場的人,轉賣房產可以獲得100%甚至500%報酬率,隨著房價下跌,跟台灣整體經濟趨緩,目前的購屋者已經都是負資產,表面上購屋者還是權狀上的屋主,但是實質的屋主已經是銀行了,成為不折不扣的屋奴。

▲租屋雖然彈性但近年租金不斷攀漲。(圖/資料照)

但若從社會面來看,一旦房東不租了,租屋者就必須在1、2個月內找到新的住處,「斷絕與舊屋的所有環境連結,然後累個半死的打包全家的家當搬家」,到了新租屋處又得重新適應環境,而且這種情形可能每2、3年就會上演一次,不過,租屋者的優勢就在於如果遇到惡鄰居、附近新蓋了焚化爐等等,「都可以輕易的迴避,不像自有房屋者,必須痛苦的忍受,求助無門。」

▲中年後外界對於租屋很容易貼上階級性標籤。(圖/資料照)

不過其中一個難以忽略的關鍵點就是「階級性」,台灣社會往往「對於無自有住宅者給予一事無成的標籤」,年輕時旁人還不會苛責,但進入40歲以後,家人或交往對象就會給予壓力,讓很多租屋族傷透腦筋,也是台灣人最在意也最難克服的問題。

雖然買房跟租屋都各自有利弊,章定煊給出一個中立意見,「不要因為非買屋不可,承受過大過長時間的財務負擔,或是硬去買下環境欠佳的房屋。」

(編輯:谷庭)

 

【#直播中LIVE】2024臺中電競嘉年華跨界風潮!引領電競與運動創造新視野
大數據推薦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