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弋/台北報導
廿四節氣的「立夏」剛過,進入梅雨季也進入陽氣旺盛、萬物繁茂的季節。此時的人體容易處於「陽盛於外而虛於內」的狀況,腠理開泄、汗液增多,此時更應注意身體的調攝和保健。美女中醫師張儷馨要教大家,如何在悶熱的季節調理身體,達到未病先防之效。
▲濕熱的梅雨季來臨,民眾要格外注意保健。(圖/資料照)
張儷馨提到,雖然立夏已過,但近日全台有雨,許多患者都出現「脾虛濕重」的症狀,例如鼻炎以及濕疹、富貴手、汗皰疹等皮膚問題,也有很多人是因為頭昏脹重、腹瀉嘔吐、腸胃炎而登門求診。張儷馨特別提醒北部地區民眾,近日偏寒、濕,仍要以祛濕保暖為主,健脾胃的食補可以選擇四神湯、山藥、紅豆薏仁。
▲紅豆薏仁可健脾胃。(圖/翻攝自心食譜網站)
雖然天氣還不到非常熱,但濕氣太重也會讓人中暑。張儷馨強調中暑有分「陽暑」和「陰暑」。陽暑指的像是建築工地的工人曝曬過久,導致的身體不適;而上班族多半坐在辦公室吹冷氣,中午到外面用餐後再回到冷氣房,瞬間「冷熱交替」就可能引發陰暑,人體體表防禦力降低,中醫稱「氣虛表弱」。或者是天熱貪涼,為了降低體內的熱感過食生冷,但體溫36~37度,身體會去代償這樣的寒涼冰品,久了會干擾消化道功能,出現腹瀉、腹痛、身體沉重、嘔吐、頭昏脹重等症狀,這也是陰暑。
▲蓮藕山藥排骨湯可降火消暑。(圖/翻攝自美食天下網站)
▲花旗參(上)、麥門冬(右下)、五味子(左下)。(圖/截圖自明報網站)
若出現中暑症狀,除了立即就醫,平時可以注意食補,張儷馨推薦「蓮藕山藥排骨湯」,可降火消暑、提振食慾;若想自製能量飲,則可利用花旗參3錢、麥門冬3錢、五味子2錢當茶飲服用,可補氣補陰、扶正固本,以防暑氣。要注意的還有,飲食上盡量避開烤、炸、辣或是太甜膩的東西,以免脾胃生濕,一旦體內濕氣重,各種疾病就容易上身!
▲中醫師張儷馨分享濕熱季節養生之道。(圖/張儷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