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孫策
坦白說,我到現在還想不透:郭台銘幹嘛要選總統?
這個問題是看到《鹿鼎記》裡,韋小寶對吳三桂的一番話而興起的:
韋小寶道:「是啊,我想你(吳三桂)要造反,也不過是想做皇帝。可是皇上宮殿沒你華麗,衣服沒你漂亮。皇上的飯食向來是我一手經辦,慚愧的緊,也沒你王府的美味。你做平西王可比皇上舒服得多哪,又何必去做皇帝?」
▲ 作者分析,由目前的情勢看來,郭台銘參選總統動機不明
雖然韋小寶說的是反話,可是若就一般人情事理來思考,誰說不對?而這番道理對當前最有希望的蔡、賴、韓、郭、柯五人而言,就是對郭台銘特別貼切:總統住的、穿的、吃的肯定都不如台灣首富;鴻海董事長對外呼風喚雨、對內一言九鼎,權力/威風都比當總統過癮;媒體刊載假新聞,可以撕報紙、告主持人,當然更不必彎腰幫記者綁鞋帶。那他為了什麼?
雖然說,做總統跟做董事長(即使如鴻海/富士康那樣的企業王國)不可同日而語,可是仍然得有當總統的動機。
秦始皇巡遊東方。項羽看見,說:「彼可取而代也。」劉邦看見,說:「大丈夫當如是也。」大家不妨猜一下:「如果項羽或劉邦是鴻海王國的董事長,還會不會想要造反?」這就是我所謂的動機:項羽是故楚國名將之後,看見秦始皇的威風,於是想要「取而代之」;劉邦是無產階級,看見秦始皇的排場,於是想要「過過那個癮」。可是,郭台銘既非政治中人,更非無產階級,不屬於上述那二類,宣布參選至今,只聽到「我是為台灣年輕人的未來而參選」這類空泛的動機,所以「想不透」。
緊接著一點想不透的:郭台銘參選總統是計畫好的嗎?
我們看郭台銘的行事風格,包括他參與/吃下日本夏普,且能讓連年虧損的夏普轉虧為盈,在在顯示郭台銘總是幹有把握的事情,並且總是想好對策以排除阻力(日本人最終沒能擋住郭台銘吃掉夏普)。這一點,我們再對照《鹿鼎記》裡康熙對付「漢軍四王」的思考:
他(康熙)站起身來,在庭中取了四塊石頭,排列在地,說道:「漢軍四王,東邊的、南邊的、西邊的,要分了開來,不能他們聯在一起。定南王孔有德這傢伙幸好死了,只留下一個女兒,倒容易對付。」
說著輕輕一腳,踢開石頭,說道:「耿精忠有勇無謀,不足為慮,只須不讓他和台灣鄭氏聯盟便是。」
一腳又踢開一塊石頭,說道:「尚可喜父子不和,兩個兒子勢同水火,自相傾軋,料他無能為力。」
將第三塊石頭也踢開了,只留下最大的一塊石頭,對住了怔怔出神。韋小寶問道:「皇上,這是吳三桂?」康熙點點頭,……
書中當時的康熙只是個15歲的小皇帝,在金庸筆下尚且被塑造成一個有謀的角色。那麼,老謀深算的郭台銘難道沒有計畫好「踢開石頭」的步驟?——韓國瑜必須在國民黨內初選階段踢開,賴清德則是蔡英文會將他踢開,然後他得想好如何在大選中踢開蔡英文和柯文哲。可是,到現在為止,還沒看到郭台銘拿出什麼「步數」出來,不說「必勝」吧,連扭轉初選劣勢的戰術都看不到。簡單說,這不像郭台銘。
▲作者指出,由郭台銘參選至今的策略看來,其實「不像郭董」(圖/郭台銘辦公室提供)
到目前為止,只看到郭台銘去了一趟美國,進了白宮,跟川普面對面談話。如果這是蔡英文,可以想像媒體會如何鋪天蓋地宣傳,說蔡英文將就此一路領先到底也不為過,可是郭台銘(的競選團隊)對此卻沒有多所著墨,想不透他難道還有更能造勢的步數?
還是一句話,看不懂,那不是我認識的郭台銘。(雖然我跟他其實不認識)
《作者簡介》公孫策,時事評論家,擅長借古論今談時事,批判政治亂象,著作及專欄膾炙人口,將在三立新聞網發表一系列從金庸小說,看台灣當今政治的評論文章,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