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弋/台北報導
上網Google一下「隱翅蟲」,出現的文章或報導可能有99%都在講牠的毒液以及徒手拍打的恐怖後果。關於隱翅蟲,一般人腦中只剩下「有毒」、「不能拍打」等關鍵字,其實,從三疊紀就出現在地球上的隱翅蟲身世不止如此,您知道嗎?牠的身上甚至隱藏抗癌的生機。
▲研究指出,隱翅蟲毒素Pederin作用在人類骨髓性白血病癌細胞上,能阻斷細胞分裂。(圖/翻攝自wikipedia)
隱翅蟲是一種倒楣的昆蟲,只因為天生「體質特殊」,生來帶有能夠傷害其他動物皮膚的體液,就被人類當成害蟲。有時候牠可能只是路過而已,沒有咬人,民眾沒必要捏爆牠(面對其他昆蟲亦然),也無須碰觸,以免隱翅蟲受驚留下體液傷害皮膚。遇到牠們停駐身上,輕輕抖掉或吹走就好。每年4到9月是隱翅蟲出沒的時候,人類會受傷,少部分是因為意外撞擊到隱翅蟲,絕大多數來自本身對於昆蟲的無知和恐懼,情急之下隨意拍打引毒液上身。
隱翅蟲的毒素就在其體液裡面,可以想像成人類的血液,只不過人體是閉鎖性的循環系統,有心臟、血管等等,而昆蟲是開放性的,體液會直接在身體組織內流動,除了背部的一小段背管之外並無其他管系(血管)。中興大學昆蟲碩士珍妮花引述學術資料表示,「毒隱翅蟲屬」身上的毒素Pederin,可以藉由阻止DNA和蛋白質合成,來遏止細胞有絲分裂。有研究證明,Pederin能延長腫瘤實驗鼠的壽命,因此吸引不少科學家關注,瞭解其作用機制。新的研究指出,Pederin作用在人類骨髓性白血病癌細胞上,能阻斷細胞分裂使之凋亡,因此未來有望被研發為新的抗癌藥物,「也許美國藥廠早已秘密研發」。
▲隱翅蟲家族成員眾多,族繁不及備載。(圖/翻攝自wikipedia)
另外,昆蟲達人珍妮花希望趁機會為隱翅蟲平反,她指出:「隱翅蟲有幾千個『屬』,絕大多數都沒有毒,已知只有一個屬(Paederus屬)的隱翅蟲含有毒素,即大家看到橘黑相間的那種(褐毒隱翅蟲)。」但為什麼國人一提到隱翅蟲,好像就只知道有毒的這一種?珍妮花解釋,這是因為牠們偏愛的生長環境跟人類息息相關:潮濕的沼澤、有植物腐爛的果園以及被淡水環繞的區域,尤其是收割後的農田是理想的繁衍場所,加上牠們因趨光性受燈火吸引,成為我們最常遭遇的種類,「其實牠只是幾千種隱翅蟲之中的一種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