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家伉儷葉綠娜與魏樂富策劃「向巴赫致敬」系列鋼琴音樂會,12場音樂會匯集44名台灣三代演奏家,除向巴赫致敬,也讓年輕音樂家有更多機會詮釋作品,相互切磋。
▲鋼琴家伉儷葉綠娜(2排左4)與魏樂富(2排左5)策劃「向巴赫致敬」系列鋼琴音樂會,12場音樂會匯集44名台灣三代演奏家,除向巴赫致敬,也透過匯演形式集結年輕演奏家互相切磋,也能精進大家的琴藝。(圖/中央社)
「向巴赫致敬」鋼琴全本作品系列音樂會,是葉綠娜與魏樂富延續2014年舉辦的「貝多芬35首鋼琴協奏曲全集」及2017年「布拉姆斯逝世120週年紀念」系列音樂會之後,策劃的新節目。
參與演出的44名鋼琴演奏家,年紀介於10歲到65歲,有人已是老師級的演奏家,也有具潛力的年輕音樂家。
任職於台師大音樂系的葉綠娜表示,台灣音樂教育常著重培養學生彈奏樂曲片段,以達到參加音樂考試的能力,卻少了完整理解作品的機會。
葉綠娜表示,讓年輕演奏家參與演奏貝多芬、布拉姆斯與巴赫作品全集,能讓學子完整理解作品全貌,透過全程參與音樂會聆聽作曲家所有作品,也能加深學子對作曲家的理解。同時,透過匯演形式集結年輕演奏家互相切磋,也能精進大家的琴藝。
這次系列音樂會演出曲目涵蓋巴赫作曲生涯。從巴赫教導學生的「創意曲、小前奏、賦格」,到作曲成熟時期的兩冊十二平均律鋼琴曲及組曲系列作品,以及作曲生涯晚年作品。
魏樂富表示,越專研巴赫作品,越發現其中還有很多未知面向。他說,巴赫不論創作宗教或世俗音樂,背後都有濃厚的宗教精神與詩意,且從不強調個人風格,而是沉思如何轉化造物主的美好,把學習到的音樂曲式經消化之後,再發揚光大。
葉綠娜指出,巴赫對於樂曲旋律輪廓的掌握能力,以及如何以鋼琴、大鍵琴等鍵盤樂器創作出如歌般的旋律,無人能出其右;巴赫作品聲部繁複,演奏者如何獨自掌握樂曲整體架構,彈奏巴赫作品,是重要訓練。
「向巴赫致敬」鋼琴全本作品系列音樂會,將於7月28日至8月21日,在台北國家演奏廳與蘆洲功學社音樂廳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