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弋/台北報導
我們常用「迴光返照」這個詞來形容瀕臨死亡的人,突然變得神采奕奕,還能跟旁人侃侃而談,感覺起來像是病情好轉,可是沒多久之後病患狀況卻急轉直下,與世長辭。有些不明白所以然的人,起初還以為發生奇蹟了,其實這種現象可以用醫學的角度來詮釋。
▲「迴光返照」意味著臨終病人的身體,正在做生命的最後一搏。(圖/記者陳弋攝)
有網友在臉書社團「抗癌戰友會」討論病重的家人「迴光返照」一事,有人提到家人在突如其來的精神好轉之後,病情快速惡化,2、3天就離世;也有人的媽媽是在過世前7~10天開始,精神和體力明顯變好,離開前不久也都很穩定,直到半夜才發現心臟停止;還有人提到罹患大腸癌的阿嬤昏迷4個多月後突然醒來,說了幾句不知所云的話,然後就走了;也有疑似醫護人員分享臨床經驗,說遇過一名胰臟癌末期的病人食慾突然變好、氣色恢復紅潤,還跟家人有說有笑,結果2天後就過世了。
▼▲網友分享家人臨終的「迴光返照」。(圖/翻攝自臉書社團-抗癌戰友會)
重症醫療專科醫師黃軒指出,大家口中的「迴光返照」,準確的醫學名詞應該是「臨終清晰期」。他在《還有心跳怎會死?》一書中回憶,曾在加護病房看到昏迷多時的病人忽然清醒,和親人簡短交談;或是原本喪失食慾、不吃不喝的人突然想吃東西。這些看似病情「減輕」的現象,其實是假象,讓人錯以為病人轉危為安了。根據臨床經驗,出現「迴光返照」的病人,84%在1週內會死亡,其中半數以上24小時內就會辭世。有時候醫師向病患家屬解釋此事,還會被認為「言重」。
黃軒醫師表示,「迴光返照」(臨終清晰期)代表病人很快就會死亡,部分家屬卻打從心底,選擇用自己的感覺解讀這個辭彙,以為病情好轉,事實卻是最愛的親人即將告別這世界,「看在我這名醫師眼裡,有著極大的反差」。
▲「迴光返照」的正式醫學名稱是「臨終清晰期」。(圖/Pixabay)
究竟是怎麼樣的生理機制,造成「迴光返照」(臨終清晰期)的現象呢?黃軒醫師分析,當人體遇到強烈刺激,如病菌侵犯、休克瀕死等嚴重情況,在最後瞬間,身體會釋放出巨大能量,使機體各系統、器官迅速獲得強大動力,在整個「熄燈」過程中,出現一點「餘光」。此階段,心跳和呼吸即將停止,但由於個體差異,一些器官對缺氧的耐受度也不同,在一些缺氧耐受力強的病人身上,其大腦神經元可能還在放電,在生命最終階段,人體傾全力最後一搏。有些大腦側枝循環小血管,可能平常沒有在用,在生命最後的奮鬥下,瞬間全部打通。在大腦皮質指揮之下,分泌出的腎上腺激素起了應急作用,各器官表現出最佳狀態,但效果往往十分短暫。
▲重症醫療專科醫師黃軒清楚說明了「迴光返照」(臨終清晰期)的原理,呼籲家屬守護病患生命的最後一哩路,以愛同行。(圖/黃軒提供)
黃軒醫師進一步說明,病人在臨終清晰期會突然表現出非凡的活力,例如:神志清醒、力量增強、食慾增加。但終究是臨終的曇花一現。黃軒醫師坦言,在臨床上他最不願看到瀕死的「迴光返照」,因為那是「死神的障眼法」,同時意味著醫師要眼睜睜看著家屬承受失去摯愛的悲痛與失落,還有身為醫者無法執行醫療專業判斷的矛盾。然而臨終清晰期的來到,也讓家人得以利用病患這段暫時的清醒時光,對他道出愛、感謝、歉意與珍重再見,手牽手陪伴他走向生命的最後一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