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郭奕均/台北報導
「做餅乾、泡咖啡,我也可以啊…」,說起話來慢慢地,雙手還會不停顫抖,他是58歲的林善仁,50多歲時,就已經罹患失智症,「我知道我雖然生病,但我告訴自己要努力活下去,不然要等死嗎…」,他不想成為家人的負擔,因此來到這家咖啡廳,他能工作、服務客人,對他來說就是最棒的事。
▲林善仁曾是工程師,失智後來到咖啡廳工作,對他來說這是人生最大的希望。(圖/記者郭奕均攝影)
這家「Young咖啡館」是台灣失智症協會開創的,這裡的服務生,全部都是年輕型的失智症患者,他們發病時,可能都還是家庭經濟支柱,讓家人實在難以接受,而他們都還有體力,只是動作比較慢,在社會上根本找不到工作,但在這裡,他們有機會證明自己,「我們雖然比較慢,但是我們很用心,一定會做到最好。」
日本曾有「送錯菜餐廳」,在網路上爆紅,也讓更多人認識失智症患者,但台灣的Young咖啡館更是真真實實存在的,每位失智症患者會親自煮咖啡、做餅乾,替客人點餐、送餐,他們或許不太會表達,但是只要有客人上門捧場,就是他們最大的力量和鼓勵,「我常常把客人的咖啡送錯,但是我都會告訴他們,沒關係,這杯我招待吧!」
▼▲邱孟暉是咖啡廳的「班長」,他有時會送錯餐點,但他都會笑著說「我招待!」。(圖/記者郭奕均攝影)
工作時,他們比誰都還要專注,更比其他上班族還要殷勤,手邊工作做完了,他們會主動說:「我現在有空了」,只希望能做越多事越好,雖然有時會搞不太清楚做對了沒,餐點也讓客人等比較久,但這裡卻是全台灣最溫暖的咖啡廳,每一杯咖啡,都沖著滿滿的故事,期待有人願意細細品嘗。
只是這樣的溫度,卻不太被社會看見,營業至今,生意幾乎慘淡,有時一整天都沒什麼人上門,看著空蕩蕩的坐位,林善仁都會非常難過,「完蛋囉,我今天又沒有工作了…」,回家後,他還會問妻子,是不是自己不夠努力。
「我們真的很用心,想要給客人最好的,真的很希望大家都來捧場」,林善仁一字一句,顫抖地說著,他內心非常激動,因為這是他生病後,人生最大的盼望,「只要有很多客人來,我就會很開心,我想服務更多人。」
▲患者們工作時全心投入,真的非常努力做好每一個細節。(圖/記者郭奕均攝影)
除了生意慘淡,他們甚至常常遇到有客人放鴿子,前幾個禮拜,就遇過一天內20多位訂位的客人沒有來,他們餅乾都做好了,食材也備好了,最後都沒能賣出去。
採訪時,林善仁的妻子私下更是一直拜託,希望政府和社會企業能夠幫幫忙,因為這個協會的空間實在太小,大家真的不知道,失智症患者近幾年已經越來越多,大家都很需要協會的幫助,讓他們和家人都能走出來,「希望有人能幫忙我們,找到更大的空間,讓這些失智症的患者們有地方可以去。」
空間小還不是最大挑戰,今年底,協會就沒有補助經費了,沒有補助,咖啡廳也就難再經營下去,但這裡真的是這些患者和家屬唯一的希望,林善仁的妻子哭著請求,「拜託政府和企業能幫忙,不然我們真的不知道該何去何從了。」
▲有時遇到熱情客人拍照,但這算幸運的,常常咖啡廳都是空蕩蕩,很少客人上門捧場。(圖/記者郭奕均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