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蔡佩蓉/台北報導
一般受薪階級買房,在少子化趨勢之下,不少人會考慮買小宅。不過,專家卻提醒,小宅這幾年相當熱門,但許多人幻想可以隔出多房,或是小空間住一家人,只是一旦家庭成員增加時,居住空間擁擠就會出現小宅拋售問題,且一般標準房的單價很難維持小宅的高單價,換房時也將出現問題。
▲標準房格局最符合居住舒適度,未來也較容易轉手。(圖/台北市都發局提供)
景文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副教授章定煊在臉書分享,他憂心小宅熱潮最後會有轉手性的問題,「小宅真的適合比較多的成員長期居住嗎?一塊蛋糕切成兩半,可以讓2個人滿足,切成4塊,難道就能讓4個人滿足?雖然有專家建議先買小房以後再換大空間,但先決條件是換房時,小宅單價與標準房單價仍能維持一定比例。」
章定煊指出,台北市小宅最早在1990年左右,在景美女中附近的河堤重劃區有推過一波,1995年汐止附近也曾推過,但2005年開始就鮮少有這類推案,直到近年轉熱。他認為,簡單的說,小宅就是非主流的推案,過去小宅推案感覺還可以,因為過去的法令之下,公設比多半可以壓在25%甚至20%,但如今就不同了。
受到現今新建案公設比動輒35%,小宅的空間更小了,章定煊認為,小宅只要家中人口一多,居住品質就會到達極難容忍的程度,拋售出來的可能性大增,他提醒,購買者不應對小宅存有太多幻想,家庭人口簡單者再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