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廖婕妤、徐士庭/台北報導
真的是騙很大!民眾花大錢買魴魚,就是俗稱的多利魚,但吃下肚的竟是低價鯰魚。食藥署抽查市售12款魴魚食品,結果12款全是鯰魚,因兩種魚口感相似,端上桌的時候都已經切片煮好,民眾不易察覺,常被拿來魚目混珠,包含連鎖比薩店、連鎖餐廳都上榜。
魚片切塊後,裹粉下鍋炸,不管是魚排還是魚柳條,魴魚料理在菜單上很常見,但你吃到的魴魚,確定都是真的嗎?食藥署研檢組長陳惠芳:「標示不實,是不是在原來出口地的時候,他們弄錯呢或者是故意的,這個部份可能要進一步調查才知道。」
實際走一遭連鎖比薩店,推法式魴魚球口味,但疑似是知道食藥署最近盯的緊,菜單上的魴字被奇異筆塗掉,但店員還搞不清楚狀況,消費者:「法式魚球喔?魴魚嗎?店員:「嗯…應該是魴魚。」
至於連鎖賣場,過去標示是魴魚,最近也悄悄改標,坦承就是鯰魚。
那王品旗下西堤餐廳賣的魚排,店員介紹是魴魚,到底又是什麼魚?因為食藥署抽查市售12款魴魚料理,利用DNA檢驗,赫然發現這12款號稱魴魚的料理,竟全都是鯰魚。
飯店宴會主廚政哥:「吃不怎麼出來,因為鯰魚都經過一些加工處理,然後價錢又低,然後也被消費者喜愛,如果沒有確實去查證的話,其實分辨不怎麼出來。」
連經驗老道的飯店主廚,都說難以辨別,但若從未經處理的外觀來看,就有很大差異,魴魚又叫日本的鯛或是多利魚,外型較橢圓,體中央有藍黑色圓班,鯰魚外觀像鯊魚,體型則較長,因為口感類似,常有餐廳拿來魚目混珠。
飯店宴會主廚政哥:「充斥魴魚的話,一公斤100多塊而已,那如果是多利魚的話,真正的魴魚的話,差不多200多塊甚至快300塊。」
價格部分,根據報關資料,台灣兩年內魴魚進貨只有48公斤,鯰魚卻有358萬公斤,差距之大,表示市場上根本沒有這麼多魴魚,民眾可以從產地來辨別,唯獨日本進口的,才叫魴魚,越南進口的,99%就是鯰魚,別再以為自己吃的是高級貨,其實都被騙了。(整理:實習編輯陳怡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