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妙齡女常喊肚痛竟腸癌末!癌細胞「像撒出去的種子」塞滿肚

記者楊晴雯/台北報導

一名28歲的宋小姐長年在日本工作,無特殊病史且生活作息正常,但經常會腹痛,特別是午餐後1-2小時開始出現間歇性下腹痛的困擾,原本以為是經痛等婦女疾病,曾在日本就醫被診斷為腸躁症,但長達半年,每日來襲的疼痛讓她困擾不以。直到去年10月因為側身摸到疼痛硬塊接受全身斷層掃描,發現大腸長腫瘤,還轉移肝、腹膜多處,確診罹患大腸癌第四期。

▲若發現持續性的便祕、拉肚子、腹痛等情形,建議找大腸直腸專科醫師診治,及早發現及早治療。(示意圖非新聞當事人/資料照)

替該患者診治的馬偕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陳建勳表示,宋小姐接受糞便潛血檢查後並未發現異樣,但經全身斷層掃描卻發現是腸癌,腫瘤已經大到阻塞乙狀結腸,癌細胞就像是「手中拿了一把種子撒在腹腔內」,散落在腹膜、肝、子宮表面、骨盆腔,在臨床上很少看到這樣年輕的類似病例。他進一步說,宋小姐很養生、作息也正常,但就醫時就已是腸癌末期,目前還不清楚她罹患腸癌的原因。

馬偕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陳建勳說明28歲患者宋小姐病情。(圖/記者楊晴雯攝)

 ▲馬偕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陳建勳說明28歲患者宋小姐病情。(圖/記者楊晴雯攝)

陳建勳說,大腸癌合併腹膜轉移的患者,臨床統計平均存活不到2年,過往手術開腹看到是腹膜多處轉移,很難將腫瘤清乾淨,就只能把肚子再關起來,再透過注射化療、標靶藥物治療,但因為腹膜屏障關係,這些癌症治療藥物由血液送進腹腔的濃度很低,導致治療效果差。

陳建勳收治個案後,考量患者年紀輕且身體機能佳無其他病症,試圖以腹腔手術切除腫瘤,卻判定腫瘤過大,不易摘除乾淨。經與患者及家屬溝通後,改以傳統開腹方式進行腫瘤減積手術,盡可能完整清除在大腸、肝臟與腹膜的可見腫瘤,同時施以腹腔溫熱化學治療,透過加溫到41至43度C的化療藥劑在腹腔內循環灌洗,以高溫的物理傷害及化療藥劑的毒性作用殺死腹腔內、臟器表面、腹膜表面等殘存的腫瘤細胞。

陳建勳進一步說,手術全程共經歷12至14小時,住院期間也沒有因為治療導致體重大幅下降,術後2周做化療、術後2個月開始作標靶治療維持6個月。手術迄今1年期間定期回診追蹤都沒有復發跡象、各項數值與檢查都正常,預估存活超過2年的機會很高。隨即重返工作岡位、恢復正常生活,目前固定每3個月至門診追蹤。

馬偕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劉建國表示,腸癌與飲食西化、嗜吃油炸、燒烤食物有關,有家族史者也要特別留心。陳建勳說,一等親有人罹患大腸癌,建議30歲以上就自費做腸鏡篩檢,另外,政府補助50歲以上至未滿75歲民眾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民眾可持健保卡至各地健保特約醫療院所檢查。

陳建勳也提醒,若發現持續性的便祕、拉肚子、腹痛等情形,尤其是女性可能會先找婦產科治療,或患者主觀敘述有時候不一定正確,如果症狀久久不癒建議找大腸直腸專科醫師診治,可先門診做硬式直腸鏡,該檢查不需要麻醉,假設發現有異狀醫師會進一步安排腸鏡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馬偕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陳建勳說明28歲患者宋小姐病情。(圖/記者楊晴雯攝)

▲預防腸癌,醫師劉建國(左)與陳建勳(右)共同呼籲民眾,50歲以上至未滿75歲民眾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圖/記者楊晴雯攝)

#《祝你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直播中LIVE】台、日12強複賽再交手 賽後記者會回顧精彩瞬間
大數據推薦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