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
新竹一名高科技產業的工程師,每到農曆春節都不想回家吃團圓飯,壓力大到睡不著。精神科醫師表示,春節佳期,是重要的團聚時刻。然而,久違的親友互動,卻也可能無意間對彼此帶來壓力。其實這是種過年專屬的焦慮,可說是「集體性的焦慮」。
這名工程師表示,因工作忙碌,再加上工作環境都以男性為主,沒有遇到適合的對象,若是遇到了心儀的女性,也沒有時間經營感情生活,導致年過40還是孤家寡人。因此,每當春節回鄉過年時,長輩們提及相關的話題,就倍感壓力。他覺得:「在座所有人明明全講同一種語言,怎麼溝通起來卻這麼困難呢?」
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陳姵蓉醫師說,其實,這些過年期間人際相處帶來的焦慮,追根究柢,都與過程中使我們自我受到衝撞有關。那些或是善意或是尖銳的提點,小至菜怎麼燒,大至人生怎麼過,如果使我們原有的信念受到挑戰,都不免讓我們感到緊繃。
究竟該怎麼做,才能讓年過得和樂融融、喜氣洋洋?陳姵蓉醫師建議,相處的模式是要建立在「共識」上,異中求同和適度的幽默,大概是最佳狀態。每個人對事物的意見可能不同,但對被尊重和關懷的嚮往,總是一致的。運用同理心,推己及人,幽默欣賞對方的差異,深化彼此的同感,便會發現,兩造的焦慮,都因被理解而被療癒。只要自己、家中長輩與親戚能夠做到以上兩點,回鄉過年一點都不憂慮。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9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