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中心/綜合報導
相信許多人都會在冬至時來吃湯圓,那你們知道為什麼冬至是吃湯圓而不是吃別的食物嗎?以下報導就要來介紹為什麼湯圓是冬至必吃的食物。
▲湯圓是冬至必備食物(圖/寶島神很大)
冬至吃湯圓的習俗,是從以前中國南方的冬至飲食習俗流傳演化而成。中國南方人民會在冬至當天,準備以米麵製成的圓形食品,變成所謂的湯圓,特別做成圓的形狀是象徵太陽外,也象徵著團圓的意思。
冬至吃湯圓文化被帶來台灣後,冬至吃的湯圓則被稱為「冬節圓」或「圓仔」。冬至前夕,一家人會齊聚一堂的來將糯米糰搓成大大小小的湯圓,故又有「公孫父子圓」的說法,表示這些湯圓是大家同心協力完成的意思。
▲一起搓湯圓的人們(圖/寶島神很大)
這些冬節圓有甜鹹跟大小的區別。相較於現代各種餡料的湯圓,最傳統的冬節圓,通常是以紅白兩色的為主,裡面的餡料多是花生和芝麻,這些湯圓主要用來祭祀祖先神明,祭祀的時候會準備六個大湯圓和六個小湯圓來祭祀,大湯圓也被稱為「圓仔母」裡面會有餡料,小湯圓則無餡料。
▲常見的花生湯圓(圖/翻攝自雙連圓仔湯官網)
祭祀完後,大家就會一起吃著湯圓來添歲,也是流傳到現在吃湯圓會長一歲的傳統觀念。比較特別的是以前人們吃湯圓時,會把湯圓黏在門窗或桌上等地方,來犒賞門神、傢俱神等守護神一年的辛苦,在以前這行為被稱為「餉耗」現在這傳統則比較少見了。
▲餉耗的民俗傳統(圖/寶島神很大)
以上就是為什麼冬至時要吃湯圓的原因,無論現在冬至吃湯圓的原因是什麼,但可以確定的是這習俗帶給大家在冬至這天,能夠與家人團圓吃著湯圓,小編認為這種溫馨就能抵抗冬至寒冷的溫度。(黃唯碩報導)
我們的民俗文化有多元的一面,各地流傳的吃湯圓傳統也都不盡相同,各位讀者如果有聽到不一樣的內容及說法,也歡迎跟小編分享喔!
【寶島神很大】最貼近生活、關係你我的民俗文化節目,每週三22:30三立台灣台29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