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淞山
當新北市長朱立倫順利訪問新加坡、香港之後,定調「國、共論壇」恢復舉行,並可能以現任國民黨主席的身分訪問中國大陸,且進行所謂的「朱習會」。大陸國台辦表示歡迎之意,也特別正式對外強調,「只有堅持和維護好九二共識這一政治基礎,兩岸關係以及兩岸城市間的交流合作,才能行穩致遠」。
顯示,未來兩岸城市交流的互動,必須以九二共識為政治前提要件,台北市長柯文哲原本想用「一五共識」及「四個互相」的方式登陸進行台北-上海城市論壇的樂觀期待,的確已經瀕臨破局,除非屆時柯文哲願意在某種善意程度下具體回應九二共識,或者民進黨在此期間可以拿出大陸當局可以接受或忍受的九二共識替代方案,否則,柯文哲市長的大陸行在今年內恐怕已經回天乏術難有所成。
其實,沒有政黨及政治包袱的柯文哲市長,在現有的政治基礎上是有很大的機會突破兩岸政治僵局,順利推動兩岸城市論壇的交流與互動,雖未必以接受九二共識為登陸的前提要件,但至少能夠以較為寬鬆的兩岸特殊關係及「憲法一中」的政治內涵替代九二共識的立場,作為他登陸交往的政治共識基礎,可惜的是,柯文哲市長在摸不清楚大陸的政治底限情況下,草率發言觸碰了不該碰的大陸政治紅線與禁忌,情勢只好急轉直下,由大陸官方的國台辦正式定調兩岸城市交流仍然必須以九二共識為前提要件,雙方政治轉折彈性處理空間受到嚴重壓縮,柯文哲平衡民、共關係的政治槓桿條件與籌碼消失殆盡,柯文哲的兩岸關係突破窗口的政治價值及操作空間也就自然不見了!
(圖片來源:柯文哲臉書)
據了解,柯文哲市長目前正悄悄地規劃將市府小組業務從研考會移至秘書處層級的國際事務組,除保留6位府內委員員額外,也將徵求6位府外委員加入,名稱仍沿用「大陸小組」,由市長擔任召集人,兩位副召集人由副市長兼任。儘管依照目前尚未定案的規劃內容來看,北市的國際事務委員會與大陸小組各有職掌,業務範圍也有所不同,但柯文哲將大陸小組業務併入國際事務委員會的作法,顯然是將大陸事務視同國際事務,縱使名稱不具國際事務的敏感政治色彩,也因為容易被外界或對岸涉台系統放大解讀,恐怕更難發揮真正與大陸政治溝通的效果,未必對未來台北市與大陸城市的交流能夠產生積極且正面的幫助。
由於柯文哲市長長期以來與大陸的交往經驗是專業的醫學或歷史文化領域,缺乏政治互動的兩岸交流經驗與判斷能力,因此,容易誤判情勢誤踩政治地雷,再加上柯文哲市長對國內政治生態的變動局勢與兩岸問題的錯綜複雜情況較為生疏,容易因為率直坦誠的個人性格憑「常識發言」,造成兩岸之間動見觀瞻的政治衝擊與連帶效應,柯大哲市長的確需要成立「兩岸小組」或「大陸小組」來輔佐他處理大陸事務與兩岸城市交流問題,只是這樣的「兩岸小組」或「大陸小組」不該歸屬在市府的國際事務部門或研考會單位,正本清源之計,還是應該設在市長辦公室直接負責處理,由市府各級處人力調配支應,並延攬外界學者專家多人共同與會討論決定兩岸事務的處理方向與策略。
總之,兩岸關係發展原本就是台灣政局重要的政治角力舞台,民進黨與國民黨的對中政策以及推動的兩岸政治互動的策略方向及側重重點也有所不同,柯文哲市長獨特的首都市長與無黨籍政治屬性特色,原本就是可以平衡國、民兩黨政策走向與政治氛圍的「戰略據點」,也是推動兩岸關係發展相當重要且扮演舉足輕重角色的「政治橋樑」,這是柯文哲相當難得的政治價值,也是相當獨特的政治表現舞台,柯市長應謹慎發言做好政治準備,善加利用成立高位階政治層級的「兩岸小組」或「大陸小組」,延攬超越藍綠的兩岸學者專家共同面對未來兩岸情勢的變化,為兩岸關係的發展注入新的活水與政治能量,為兩岸的城市交流與合作帶進新的發展契機。
柯文哲市長的兩岸之路或許因為九二共識的政治關卡暫時無法順利鋪陳,畢竟,兩岸關係發展的政治主導權還在中國大陸而非台灣自己身上,這是主客觀政治現實的環境與條件的設限所造成的政治局面,但是未來兩岸關係發展的路還是相當地漫長,尤其民進黨倘若2016重返執政,兩岸關係變動劇烈難測,柯文哲市長屆時的兩岸走向便具有相當大的政治價值與骨牌效應,此時儘速成立「兩岸小組」作好政治準備以發揮屆時的關鍵影響力,才是具有政治眼光格局的「未雨綢繆」之計,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