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前國民黨文傳會副主委胡文琦
媒體報導,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向中常會提報2020總統和立委選舉敗選檢討報告,報告中針對總統候選人韓國瑜的負面個人形象未能爭取中間及年輕選民認同,以及民調蓋牌後錯誤的選戰策略等,有直接且毫不留情的檢討。
▲國民黨中央敗選道歉總辭
據悉,敗選七大因素包括:一、「討厭民進黨」終不敵「亡國感」,二、兩岸論述未能掌握話語權,無法因應當下變局,三、惡質網軍帶領風向,候選人品牌形象飽受挑戰,難以爭取中間選民認同,四、高雄市長勝選模式無法複製,選戰策略選擇失誤,五、黨內矛盾不團結,輔選力道仍待加強,六、分區名單未能符合外界期待,七、青年參與政治程度高,國民黨不受青年選民青睞等。
坦白說,這七大因素基本上正確無誤,確實堪稱自總統民選以來,在野國民黨針對敗選最真切且毫不掩飾的選戰檢討報告。然而,問題如果只看表面功夫即有「見樹不見林」的可能盲點,因而,筆者嘗試從更客觀的角度來逐一檢視這七大問題的成因與可能的後續蝴蝶效應。
首先,第一點討厭民進黨不敵亡國感,和第二點的兩岸論述話語權爭奪,可以一起合併檢討進行分析。此兩點雖說無誤,但必須客觀務實的說明,這裡確實有些許「時不我予、非戰之罪」的自我解嘲空間,亦即整個選戰大環境,包含從美中貿易大戰乃至國際上近期所興起一股的「防中、恐中思潮」,確實讓老K有處於「先天不良、後天失調」的戰略劣勢。而這兩點「究其實」後也實為「互為表裏、因果輪迴」的關係,講白了,中國國民黨一向堅持的所謂「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不僅遭到執政民進黨的持續「刻意抹紅」,更遭受來自態勢已經是大國崛起中共強力壓縮為「一中原則」的尷尬「雙殺狀態」,換言之,曾經號稱是兩岸三十年和平交流的「定海神針」,早已失去「與時俱進」的有機轉型論述能力,而這也是為何討厭民進黨會不敵亡國感的「阿基里斯腱」關鍵所在,遑論年齡結構人口中的「消長趨勢」。
第二,第三點虛擬世界惡質網軍的帶領風向,造成候選人品牌形象飽受挑戰,難以爭取中間選民的認同一點,基本上也有更進一步的「『烏鴉』的嫌貨才是買貨」空間,誠然,惡質的網軍確實令人無法苟同,但在所謂「楊蕙如卡神、卡鬼」一案爆發後,和韓陣營急起直追的諸多直播與類似的「博恩夜夜秀」的超高點擊率後,嚴格來說,只能說韓陣營初始確有可能太過輕忽綠營當時所刻意製造的「草包、見笑形象」,對年輕族群的「潛移默化」與「投不下去」的效果,而跟所謂「真正中間選民」的關係反而不大,而最終補上一槍的「政治形象」判斷事件則是,敗選當日晚間吃火鍋的「選民感受」問題,講白了,理應關注政策牛肉和績效的中間選民,不會不了解蔡政府近四年的真正執政成績為何?
第三,至於第四、五、六、七點的「檢討」,則完全殆無任無疑義,簡言之,果若以此番不分區立委藍綠基本平盤的「『得票率』」而言,嚴格來說,綠營的得票率反而下降一成多,唯韓市長個人最終選擇的「非典型、庶民口語路線」,就選戰的整體策略而言,雖說沒有百分之百的完美戰術,但其諸多聽起來像是「同國的語言」,某個程度也確實讓部分「年紀稍長、要求較高的精英族群」,總覺得韓市長沒有「做總統的『版—樣子』」的破口,這方面亦可從年齡區分層級的得票率略虧一二,換言之,此次層級拉高到「中央總統」的選戰策略確實有「無奈的選邊判斷」,至於「民調是否蓋牌」則是「一刀兩刃」的有好有壞無需贅述。
▲吳敦義下台(圖/翻攝自三立新聞)
最後,所謂黨內矛盾不團結、縣市諸侯各擁山頭類如電影「投名狀」的詭異情勢,以及理應是「在野黨『清新』」的提出一份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不分分區名單,乃至從連戰前主席時代早已提出的所謂「青年專案」、國民黨不受青年選民青睞等的「老掉牙」問題,就根本無須再作文比賽,只須想想「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並拿出「實際作為」即是正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