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身材也有城鄉差距?根據衛福部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45歲以上成人逾2成有肥胖的風險,更有超過一半以上同時有體重過重及肥胖的危機,縣市肥胖率評比,台北市民最低,花東人口較高。
該項調查是以身體質量指數(BMI)高於24即為過重,按此標準評比,結果顯示台東縣(44.7%)、花蓮縣(44.1%)過重率最高;最低的是台北市的34.3%。根據《聯合》,醫師表示,肥胖率所顯示出的城鄉差距,同時反應了「健康不平等」的問題。
曾任職於台東分院的馬偕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江盛說,花東肥胖率提升最快的是原住民社區,這也讓社區裡的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患者增加,心臟內科門診常常要大排長龍。
圖/Victor, flickr cc授權
造成偏鄉肥胖率較高的原因很多,包含偏鄉不易取得生鮮食品、外食多、酒類及加工食品攝取過量等。江盛說明,長年肥胖的代價很多,有心臟病、中風、糖尿病、高血壓、膽囊病、骨關節疼痛、子宮內膜癌、大腸癌、動脈硬化等。
偏鄉因為利潤低,幾乎沒有生鮮業者願意進駐,長期下來,偏鄉民眾就會增加選則方便、易得的油炸食物及含糖飲料,累積不健康的因子。有人會以食用高濃縮果糖、代糖或糖精等試圖解決嗜吃甜食的不良習慣,然而,越來越多臨床科學實驗結果更證實,上述恐干擾體內基本調控熱量的機制,反而更為肥胖帶來隱憂,不建議如此。
成大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吳至行表示,經濟條件好壞連動飲食習慣的養成,進而影響健康。許多美國研究發現,社經地位與肥胖率成反比,因為營養價值高的食物通常價位較高,「俗又大碗」的食物通常營養價值都偏低,如速食。
圖/anax44, flickr cc授權
衛福部去年綜合了運動和吸菸人口比例調查,顯示北市民生活習慣最為健康,北市衛生局健康管理處長林莉茹認為,此為台北市「墊底」的原因,而這也應證了台灣的「健康不平等」。若未來有關單位不設法降低城鄉落差,一味只要民眾甩油換健康,恐怕無法看到效果。(整理:實習編輯周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