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韋帆/台北報導
武漢肺炎人人自危,除了必要場所需要戴口罩外、勤洗手外,景文物業管理機構董事長指出,居家防疫最重要的就是排氣、通風兩大項目,而最典型的兩案例就是「天井屋」,以及SARS造成的香港「淘大花園」群聚感染。
▲郭紀子表示,想做好居家防疫,就要先了解「防疫建築」與「建築防疫」兩大觀念差別。(圖/翻攝自XXX)
郭紀子表示,過去,大家都比較注重建築防災,但是,現在應該要了解居家防疫。郭紀子並首次在台灣提出「防疫建築」與「建築防疫」兩大概念。
▲「防疫建築」指的是起造時,「排氣」、「排水」就已導入新科技與防疫概念。(圖/記者陳韋帆攝影)
「防疫建築」指的是在建築物規劃設計之初,一開始就導入新科技規劃,在「通氣」、「排水」等設計上,做到戶戶「隔絕」的效果,來阻斷或消除細菌病毒傳播的可能,改善環境與空氣品質,甚至規劃必要的隔離通道與空間。
以目前高層建物普遍的現況,大量人員聚集,製造出許多生活廢水、廢棄物、廢氣。樓層越高,更應導入新設計、科技,讓建物更加安全,實際上卻不少住戶經常抱怨樓上沖馬桶樓下有噪音、臭氣,水管漏水、排水不順暢,室內空氣品質不良等問題,設計施工不良就是主因之一。
▲「建築防疫」指的是建物已落成,開始預防、防治病菌的動作。(圖/記者陳韋帆攝影)
「建築防疫」則偏向於建築物落成後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維護,更與台灣息息相關,由於台灣屋齡逾30年老屋目前已破400萬戶大關,鼠患防治、除蟲消毒、壁癌防治、環境清潔、給水過濾與水池清洗、室內空氣品質監測與改善等,皆屬於傳統建築防疫手段,但仍有不足之處。
▲SARS期間,香港淘大花園爆發群聚感染,就是因為存水彎破封。(圖/記者陳韋帆攝影)
舉例而言,SARS造成的香港「淘大花園」群聚感染,用於阻絕病菌的「存水彎」水封破封,病菌散播,造成107人建物垂直感染,顯見排水管線重要性。
▲全熱交換器可以改善室內通風不良的問題,導入新鮮空氣。(圖/記者陳韋帆攝影)
台灣老屋通常還有室內通風不良的問題,許多空調安裝於室內密閉空間,且無外氣導入,僅是室內空氣循環送風,不僅導致室內二氧化碳的濃度偏高,也容易讓細菌病毒傳播,感染室內人員,建議可裝設全熱交換器,讓室內外空氣得以交換。
▲天井屋雖然採光、通風良好,但若設置在居家而非公設,相當容易造成細菌傳播。(示意圖/記者陳韋帆攝影)
此外,郭紀子指出,無論新舊屋,都會有「天井屋」的設計,「天井」採光、通風良好,但容易形成「煙囪效應」,煙囪效應最常見在鍋爐運作時,熱空氣上升後,散熱時抽入空氣填補,造成的強烈氣流現象。
空氣對流旺盛下,更容易造成「一家烤肉萬家香」的情況,對於疫情傳播機率也會大幅提升,造成跨樓層感染現象,在沒有疫情時,也很容易造成火災安全管理困難,所以購屋應特別避開天井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