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民中心/綜合報導
在台灣傳統習俗中,遇到家裡親人過世時,喪家會在往生者腳邊放上飯菜祭拜,內容通常是在米飯中放上熟鴨蛋與配菜,希望逝世者吃飽喝足,才有體力前往地府報到,因此又稱為「腳尾飯」。就有網友發現,殯儀館裡有許多往生者同時治喪,每天早晚都會準備「拜飯」,此景讓他忍不住好奇「這些飯菜最後的去向呢?」
▲按照習俗,家屬必須準備飯菜祭拜往生者。(示意圖/資料照)
「殯儀館的拜飯最後去哪裡了?」原PO今(15日)在PTT八卦板發問,指「最近家中喪事,到殯儀館發現立牌位區靈位眾多,然後每天都有早晚拜飯。我們是請葬儀社跟殯儀館處理,但是這些飯菜最後的去向呢?每天都這麼多量,難道都是變成廚餘?這樣不是反而很浪費嗎?」
▲原PO在批踢踢發文徵求解答。(圖/翻攝自PTT)
話題引發討論,其他網友紛紛猜測「流浪狗」、「孝子孝女自己吃吧」、「丟掉啊」、「收起來給下一個進來躺的吃啊」、「監獄飯菜,受刑人最後一餐」、「給遊民吃」、「當廚餘,你到殯儀館後面看看就有廚餘回收桶」、「直接丟掉,祭拜更換後的水果也是丟垃圾桶」、「家屬自己準備的有可能拿回家」、「給遊民吃或是餵動物都好過丟掉」。
▲貼文引發網友熱議。(圖/翻攝自PTT)
另有知情鄉民透露,「有時遊民會進去吃」、「說實話,有時候遊民來討會給,大部分會倒掉,水果會讓喪家拿走或分送給員工吃」、「上個月在二殯辦喪事,傍晚看到有遊民坐在長椅子上吃飯」、「之前念經師傅說一碗一碗封好、裝好,會有人撿去吃」、「遊民、低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