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英國「物競天擇」佛心防疫?感染科醫師:要先犧牲掉一些人

記者陳弋/台北報導

武漢肺炎(COVID-19、新冠肺炎)正在肆虐歐洲,英國拋出「群體免疫」的設想,讓全國約6成的民眾染病,痊癒之後獲得群體免疫力,就不會把疾病傳播給其他健康的人。台大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黃立民認為,這個邏輯沒有錯,但可能會先犧牲一大群人。

▲英國首席科學顧問瓦蘭斯(Patrick Vallance)日前聲稱,需要60%甚至更多的英國人口感染武漢肺炎病毒,以獲得「群體免疫力」。(圖/Pixabay)

所謂的「群體免疫」(herd immunity)指的是,當人或動物群體中很大比例具有免疫力,就能保護其他不具免疫力的個體不受傳染,藉此中斷傳染途徑,將傳染病控制下來。一般的作法是透過疫苗注射,歷史上並沒有因放任式的「自然感染」而成功抗疫的例子。

根據外媒報導,3月13日英國首席科學顧問瓦蘭斯(Patrick Vallance)表示,將需要大約60%的英國人口感染武漢肺炎病毒以獲得「群體免疫力」,引發不少人的爭議。英國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更向民眾示警,很多家庭可能會失去他們摯愛的親友。英國《衛報》直指,政府看起來已經不打算防堵疫情,改採一種連其他專家都覺得太大膽的手段。

感染科醫師黃立民分析,其實「群體免疫」的想法在邏輯上並沒有錯,當高達70%人口感染就可以獲得群體免疫的效果,只不過代價是要先犧牲一些人。英國拋出這種策略,是沒有辦法的辦法,過去沒有任何國家透過「放任人民染疫」而成功控制傳染病。

1721年,天花接種被引入英國,原理是把取自天花膿包中的病毒注入接種者體內,以人為的方式引發感染。之所以敢這麼做是因為接種後出現的症狀普遍來說較為輕微,等到接種者痊癒就能獲得對天花病毒的終身免疫。18世紀英國人對天花採取的策略和瓦蘭斯提出的觀點有點類似,即主動接受輕微感染,藉此產生免疫力。

不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召集人張上淳日前也對「群體免疫」的構想示警,他提到,基本上發生感染後,體內確實會產生抗體,但風險在於你無法保證確診的人都是輕症,如果是老年人被感染,死亡率可能會很高。指揮官陳時中則解釋,如果有人告訴我們感染之後100%是安全的,而且你會有抗體,聽起來確實是好方法,但這需要更完整的科學證據,英國這樣的方式可能是要因應醫療量能不足的情況,目前台灣不會走到這一步。

看更多 武漢肺炎(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 最新報導: https://bit.ly/37gsay1

★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防範武漢肺炎,肥皂勤洗手、必要時戴口罩、避免食用生肉及生蛋、少去人多的場所、避免接觸禽畜類動物!

回國若身體不適請主動通報,14天內出現疑似症狀請先撥打防疫專線,並戴上口罩儘速就醫,務必告知醫師旅遊史。

※ 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0800-001922

 

#新冠肺炎最新疫情

【#直播中LIVE】台灣隊凱旋歸國!F-16V升空伴飛、桃機水門禮迎接
大數據推薦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