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新二代如多語翻譯機 願發揮才能做多元文化橋樑

生活中心/新北報導

甫從國立臺北大學財政學系畢業的新二代孫芳怡,媽媽來自印尼的外南夢,活潑外向的她文武雙全,除了參加過吉他社、美術社和學生會等靜態社團,也很喜歡戶外運動,特別喜歡參加路跑活動、騎單車和爬百岳,芳怡認為,行腳臺灣是她親近自己出生地最好的方式之一。

▲新二代孫芳怡喜歡戶外活動認識台灣之美。(圖/孫芳怡提供)

除了課餘活動外,芳怡還會多種語言,中文、印尼語、英文、臺語都說得很好,從小就在多元文化下長大的她,笑說自己就像一台翻譯機,常常要幫長輩們做語言翻譯。

兩種文化洗禮 隨媽媽篤信回教

雖然是在臺灣長大的新二代,孫芳怡從小就很自然地接受兩種文化的洗禮,中文和印尼語都很流利,也能和長輩說臺語。

更特別的是,芳怡自小跟著媽媽信仰回教,但是多少與家族的傳統民間信仰有所不同,彼此產生的歧異也讓芳怡更能體會母親剛到臺灣生活的的許多不便。

「媽媽當年結婚,一個人隻身來臺,也不會說中文,卻對信仰很虔誠,生活上產生很多限制。」

芳怡說,所幸透過一段時間的努力,芳怡的媽媽也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如今擔任電信公司的外語客服。

活潑的芳怡也樂於分享她特殊的信仰文化,她說穆斯林很特別的禁忌是不能觸碰狗,尤其碰到狗的口水就需要洗手10次,貓咪卻是聖人的寵物,所以可以和貓親近。

另外,除了多數人熟知的每日的麥加方向朝拜外,芳怡也嚴守齋戒月的儀式,她說,守齋戒不是容易的事情,小的時候餓肚子會吵著要東西吃,如今已經可以從日出到日落都不進食。

「其實在臺灣已經很幸運了,日出的時間都不長呀!」芳怡微笑著說,從小媽媽就告訴她,齋戒月可以體會到別人的辛苦,讓人懂得珍惜物資、不浪費。

隨著齋戒月結束而來的開齋節,類似穆斯林的新年,芳怡說某年在印尼過開齋節,真的非常熱鬧,印尼的外婆家會準備很多東西,大家開心歡聚在一起,原本街上為了避免讓大家產生進食慾望而用白布遮住招牌的餐廳,也會在開齋節時重新開張,分享新年的喜悅。

印尼大學研習 開拓不一樣的視野

孫芳怡從小就很喜歡和媽媽一起回到印尼外婆家探親,她說會讓自己去深入當地人的生活,畢竟也是自己的故鄉,所以和去其他國家觀光的感受不同,總是多了一份親切感。

為了能夠更了解自己的家鄉,也把印尼語練習的更熟練,芳怡申請了印尼雅加達的比娜大學(Binus University)國際商務系的交換學生研習,可惜原本一學期的交流機會,今年卻受到疫情影響,縮短成42天。

雖然只有42天的交流經驗,芳怡還是認為從中學習了很多,除了認識來自世界各國的同學以外,也讓她見識到雅加達快速發展的新活力。

原本芳怡的父母擔心她到印尼的大城市讀書,環境比較複雜,不如外婆家安全,但是實際上她交換的學校是很不錯的私立大學,軟硬體設備都優良,學習風氣也很好,大家都很勤於學習和發問,不像多數亞洲學生不善於表達意見,讓她非常驚豔,覺得開拓了眼界,也更希望未來能繼續探索印尼這個國度。

建立自我認同 為新二代身分驕傲

受疫情影響,芳怡結束交換生涯提前返臺,在移民署母親節活動中帶領其他新二代跳防疫洗手舞,受到大家的注目。

他說參與移民署「新二代親善大使」的培訓課程已有幾個月的時間,在課程中她會遇到有各國背景的新二代同學,親善大使的課程教他們口語表達、禮儀接待、甚至是製作影片和跳舞表演,讓新二代未來可以協助接待與宣導政策,用自己的母語做臺灣與其他國家的橋樑。

芳怡說,很感謝移民署願意花許多心力舉辦新住民與新二代的相關活動,透過這些活動,她認識了很多與自己背景相似的新二代,也能分享彼此身為新二代常遇到的問題,建立起更正向的文化認同感。

「現在一部分的新二代已經很勇於表現自己,我覺得政府的新南向政策影響深遠,使得社會對新住民母國文化的接納度變好了。」

▲新二代孫芳怡(中)到印尼比娜大學做交換生。(圖/孫芳怡提供)

芳怡說,曾經她年幼不懂事,告訴媽媽不要在外面對她說印尼話,擔心他人異樣的眼光,如今她卻認為這樣特別的家庭背景使她自豪,希望自己未來能透過多種語言的才能,克盡傳承、發揚、溝通多種文化的責任。

本文轉自:https://reurl.cc/0oVWjk 

想了解更多新住民採訪報導,請上新住民全球新聞網

https://reurl.cc/Y1Lp4

【#直播中LIVE】嗨!出發吧來台東 演唱會
大數據推薦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