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君傑、郭穎/新北報導
要蹦火仔,最不可或缺的就是火長,他們負責點火吸引魚,是蹦火仔的靈魂人物,但現在全台僅剩一人。年紀只有28歲的簡士凱不捨這百年技藝失傳,才從前輩手中接過傳承。火長會出現這麼大斷層,原來之前貨輪油汙染黑海洋,漁獲量大減,出海一次只能賺不到2萬元,很多人紛紛轉行。
▲今年28歲的簡士凱是蹦火仔歷史中最年輕的火長。
火長簡士凱:「沒有,現在魚都留不住。」
看到熟人過來就急忙進冷凍庫搬漁貨,青鱗魚是養殖龍膽石斑跟海螺最上等的飼料之一,不過捕撈技法卻面臨人才流失。
火長簡士凱:「我們之後點火的時候,會藉由這支火母去點火把。」
▲火長利用電石在海上生火。
帶著鏡頭,親自介紹蹦火船上的設備,他是火長簡士凱,今年只有28歲,是蹦火仔歷史中最年輕的火長,也是全台目前唯一一個還在出海的火長。
火長簡士凱:「那就想說,都沒有一些年輕人回來接,那我乾脆就再回來接。」
如何精準掌握漁場?必須靠肉眼和經驗來判斷。
▲2016年因為貨輪擱淺,大量石油汙染海洋。
記者郭穎:「在海上究竟要怎麼冒出像這樣的熊熊火光呢?其實靠的就是這一顆電石。」
蹦火仔歷史必須追溯到清朝,早期是用竹子點火,後來因為日治時代引進電石點燃磺火,技術改良了,但卻出現漁獲斷炊危機。
2016年德祥貨輪在石門外海擱淺,油汙把海洋染黑,有火長當時親自來幫忙善後清潔,不過在這之後漁獲量一落千丈,每年4個月的魚季,隔年收入從15萬元直接砍半剩下8萬元,2018年甚至來到3萬元低點,漁民收入急速銳減,讓老火長黯然離開。
▲海洋遭汙染後漁獲量銳減,不少前輩紛紛轉行。
退休火長盧秀雄:「沒魚了啦,不是不願意吃苦啦,有錢可以賺怎麼不願意。」
這幾乎奉獻一生的行業,新生代獨挑大樑,希望奮力撐起這百年捕魚法。(楊欣怡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