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政宇/台北報導
「台灣智庫」今(24)日發布「推動國家正常化」修憲民調,公布民眾對修憲議題認知與看法。台灣教授協會代理會長陳俐甫指出,總統蔡英文贏得817萬票的高民意支持,被認為是最好的修憲時機;不過,一來選民對民進黨認同沒有明顯擴張,再者過半民眾肯認既有制度的保守態度,「或許是修憲成功最難的時機」。
▲ 蔡英文今年以817萬得票創歷史新高,被認為是推動「修憲」的最佳時機。(圖/記者林聖凱攝影)
與會的東吳大學法律系教授胡博硯指出,「現在認同台灣的程度遠高於10年、20年前的狀況,但目前的憲法本文卻沒有台灣定位。1947開始動員戡亂,1991年起,李前總統任內推動民主深化與憲改,處理的是中華民國在台灣、終止動員戡亂、總統怎麼選,等上個世紀的問題,當時只有把中國共產黨視為叛亂團體。」
面對著目前台灣參與國際的需求、境外敵對勢力要武統台灣的威脅,以及實質廢省的地方制度,胡博硯強調,應該整全式地考量憲法內台灣的國家及政府問題,進行修憲。「現在不是1947也不是1991,我們需要一部符合現實台灣社會、當下時代精神的憲法。」
▲ 胡博硯指出,我們需要一部符合現實台灣社會、當下時代精神的憲法。(圖/記者陳政宇攝影)
陳俐甫則解讀,此民調顯示,儘管當前被認為是最好的修憲時機,因為蔡英文總統贏得817萬票的高民意支持,但選民對民進黨的認同沒有明顯擴張,維持在三成左右,顯示蔡英文總統的高得票率沒有轉移成對民進黨的高支持度,因此民進黨提修憲案不一定有利,不應過於樂觀。
陳俐甫表示,自己在台教會三十年來推動三次制憲,也有參與台教會版本的憲法修正工作,憲法有個本質的問題,因為當初是從南京帶來的,並非以台灣為主體;而最近一次修憲的時候,台灣才剛有3G,雖然憲法追求穩定,但是200年來人類科技的進步帶來的生活改變已經產生改變制度的需求。
陳俐甫進一步指出,現在的中國不斷企圖吸納台灣人才,甚至有滲透台灣社會、武統台灣的野心,已經跟過去修憲的背景截然不同,憲法是否能釐清兩岸關係以及擁有防衛民主的機制,值得深思。針對境外敵對勢力的看法,陳俐甫教授提出不同觀點,六成受訪者認為中國是境外敵對勢力,比例算低,因為在威權時代,若不認為對岸是敵對勢力,恐怕已經遭受牢獄之災。
▲ 陳例甫呼籲,推動以台灣為主、能夠保衛台灣的憲改,是對前總統李登輝的最高致敬。(圖/記者陳政宇攝影)
另一方面,陳俐甫也指出,不論是否支持修憲,在學界沒有人會覺得是容易的,但是本次民調顯示,過半民眾認為修憲門檻不算高,是一種肯認既有制度的保守態度,對於沒有經歷過或較不切身的議題會傾向不支持。因此,陳俐甫認為,現在憲改最好的時機,但也因為保守的心態,或許是修憲成功最難的時機。針對法政專業議題應及早、盡量多舉辦公聽會與社會溝通。
陳俐甫並強調,前總統李登輝的遺願包含正名制憲,推動以台灣為主、能夠保衛台灣的憲改才是對他的最高致敬,這是所有政治菁英和政黨應該承擔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