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乾隆做件「缺德」事 死後133年慘遭報應

節目中心/綜合報導

1928年,孫殿英的部隊盜取了兩座墳墓,一座是慈禧陵寑,一座是乾隆裕陵。其中,盜墓之後,乾隆骨頭四散,珍寶盡失,屍骸被扔在臭水裡浸泡,可謂悽慘無比。不過卻有人說,這是乾隆的報應。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乾隆皇帝畫像(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我們都知道古代的帝王特別在意自己死後的陵墓,而乾隆就是為了自己的陵墓做了這麼一件缺德的事。乾隆生前就開始為自己的陵墓選址,不僅講究風水還務必隱蔽,建造也要十分的嚴謹,而金絲楠木作為「木中之皇」,傳說能保持屍體長期不爛。

▲金絲楠木製的盒子。(圖/翻攝自華人百科)

但是,到了乾隆時期,金絲楠木幾乎被砍伐一空,於是乾隆就把腦筋動到了明朝陵墓上,因為那時皆是採用金絲楠木。1785年,乾隆五十年,乾隆來朱棣長陵奠酒,其實主要就是看長陵的金絲楠木。《清史稿·高宗本紀五》記載:「五十年,三月壬子,上幸盤山。甲寅,上詣明長陵奠酒。」

大部分明朝陵墓前有不少建築,通常都設有金絲楠木打造的祾恩殿。而乾隆很聰明,對外宣稱「明陵破舊,需要重新修葺」,除了展現對嘉靖尊重,也得到他想要的材料。《清史稿》記錄「乾隆五十二年,三月癸酉,上回蹕。丙子,以重修明陵成,上臨閱,申禁樵採。」

▲裕陵內葬乾隆與他的兩位皇后,三位皇貴妃。(圖/翻攝自華人百科)

史書記載,在修葺永陵的過程中,乾隆的確淘到了很多寶貝:大小金絲楠木238件、木墩頭584件、改砍糟楠木224件、小件楠木截頭折方25700餘尺、花斑石500餘塊、舊磚130萬塊等等。在大臣劉墉在奏章中,對這些寶貝的流向有記錄,「擬運回京城,以備各工取用」。

▲孫殿英為籌措軍餉,以軍事演習為名,盜掘乾隆皇帝與慈禧太后的陵墓。(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民國年間,也就是乾隆去世133年後,孫殿英炸開乾隆墳墓之後,看到的乾隆棺材,就是金絲楠木製成。由此可見,或許並非所有盜取的寶貝,都用在了乾隆陵墓,但至少金絲楠木肯定被乾隆用在了自己身上。難怪有人說這是乾隆的報應,套句古人說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責任編輯:劉芷庭)

#我們與歷史的距離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