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母血癌逝!8年級正妹也確診 「不忍爸爸再失去」勇抗病魔

記者陳弋/台北報導

23歲照理來說是一個頭角崢嶸、青春洋溢的時期,8年級氣質美女黃珮瑜卻在這個年紀得知罹患了當年奪走媽媽性命的血癌,人生夢想、職涯奮鬥被迫暫停,抗病前3年更2度復發,讓她一度沮喪到交代身後事。在反覆失望中,黃珮瑜不曾絕望,只因「不願讓爸爸再失去至親」,她撐過數十次化療和兩次骨髓移植,終於重獲新生!

▲8年級正妹黃珮瑜23歲罹患血癌,還經歷2度復發。(圖/黃珮瑜提供)

對於多數大學畢業生而言,23歲意味著即將踏入職場一展所長,然而對於黃珮瑜來說,23歲這年卻是與死神搏鬥的第1個年頭。2017年1月,黃珮瑜因為四肢莫名瘀青、貧血、容易疲勞等症狀就醫,竟確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必須緊急住院治療。

「媽媽以前就是因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去世,雖然心裡早有預感,但確認自己也罹患血癌後,走出診間還是忍不住大哭一場,嚇到昏厥!」黃珮瑜透露,當時才剛接到台北世大運選手體育服設計案,為了抗癌不得不辭職,和人生里程碑擦身而過。

▲癌症第一次復發後,黃珮瑜接受爸爸的骨髓捐贈,沒想到癌細胞半年後又捲土重來。(圖/黃珮瑜提供)

黃珮瑜回憶道,罹病時一度對未來感到惴惴不安,幸虧在爸爸的鼓勵下緩解了焦慮。黃珮瑜記得爸爸對她說:「我會不計一切代價治好妳,不會再讓血癌把他最愛的家人帶走。」在父親的鼓勵下,她含淚揮別一頭長髮,展開近半年的化療,療程結束後恢復良好,孰料3個月後癌細胞復發,迫使她再次住院。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顯微鏡下的白血球異常。(圖/醫院提供)

由於國內外骨髓捐贈資料庫配對不到適合的捐贈者,當癌細胞捲土重來時,主治醫師建議黃珮瑜找親屬進行配對,最後確定父親和姊姊適合捐贈。想起爸爸義無反顧要求捐贈骨髓時,黃珮瑜又氣又感動:「爸爸年紀大又生過一場大病,大家都擔心爸爸會撐不住,但最後還是沒人拗得過他的堅持。」

順利接受父親骨髓移植的黃珮瑜原以為就此治癒血癌,沒想到噩夢重演,癌細胞半年後再次復發,且病程惡化得更迅速。

「當時我覺得自己好不了了,甚至開始跟爸爸和姊姊討論告別式要怎麼辦。」黃珮瑜紅著眼眶說,其實明白爸爸聽了很傷心,畢竟他也是咬著牙忍受捐贈骨髓的不適,還要忍受她治療副作用不適的遷怒,甚至處於隨時會失去愛女的恐懼中。為了不讓父親和家人傷心,她決定再次迎戰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回報父親的付出。

▲黃珮瑜因癌症復發多次陷入愁雲慘霧,還一度對家人交代後事。(圖/黃珮瑜提供)

有鑑於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屬於頑固型,黃珮瑜採納醫師建議,以標靶藥物合併化療藥物雙管齊下。在新藥的助攻下,黃珮瑜進行4次治療就達到完全緩解,治療副作用也大幅減少;在完成第2次的骨髓移植手術後,終於治癒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已有1年沒有復發跡象。

重新返回職場的黃珮瑜希望透過自身經驗鼓勵癌友:「雖然我們的血液裡曾經或現在遭受癌細胞的侵犯,但也流淌著家人以及捐贈者的愛,充滿重生的力量。千萬別被癌症患者的刻板印象限制了美好未來的想像。」她強調,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已有多元的治療方式,預後更好,副作用也更少,病友一定要積極透過正規療法對抗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希望一直都在。

▲黃珮瑜以自身經驗鼓勵其他癌友積極透過正規療法對抗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圖/黃珮瑜提供)

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急性骨髓性白血病與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疾病工作組召集人侯信安醫師說,在標靶藥物上市(2017年)以前,急性骨髓性白血病主要治療方式是化學治療和幹細胞移植,但年長者容易因身體機能較差或合併其他共病,無法接受標準化療,或因為無法承受副作用而中斷治療。年輕病患雖有7至8成在治療後可達完全緩解(癌細胞比例下降至5%),仍有5成復發機率。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4大症狀。(圖/醫院提供)

侯信安表示,近年多款創新標靶藥物在台上市,終於突破臨床上3種容易讓病患喪失治療信心及放棄治療的瓶頸:反覆復發,疾病控制困難,治療副作用。將標靶合併化療可以增加緩解率,降低復發率,減輕療程副作用;在標靶藥物介入下,不只年長患者整體存活期從不到半年,延長為10至12個月,部分年輕患者的5年存活率,也由4到5成提高至6、7成。

侯信安解釋,急性骨髓性白血病一發病就屬晚期(全身疾病),若未能及時控制病程,病患很快會有生命危險。標靶藥物雖可大幅改善治療瓶頸,但普遍需自費使用,龐大的費用讓多數患者卻步,期許政府正視患者迫切的治療需求,加速上市核准與健保給付,讓病患獲得更好的治療。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進入精準治療時代,正規的個人化療程能提升患者的預後和生活品質。(圖/醫院提供)

【#直播中LIVE】台灣英雄要回來了! 東京飯店直擊 球迷迎接
大數據推薦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