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實習編輯蔡欣妤報導
時至年末,氣溫驟降,寒冷天氣最適合與親朋好友相約吃火鍋。許多民眾喜歡在火鍋裡頭放入口感脆嫩鮮甜的「娃娃菜」,享受吸飽濃郁湯汁的菜葉在嘴裡綻放美味,不過「娃娃菜」一詞究竟從何而來?
▲「娃娃菜」口感脆嫩鮮甜,深受饕客喜愛。(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民間流傳,「娃娃菜」的媽媽就是常見的大白菜,而「娃娃菜」便取自大白菜中間的嫩心部分,就像媽媽懷中的娃娃。事實上,「娃娃菜」和大白菜並非「母子關係」,雖然同屬十字花科的白菜,但確實是不同品種,口感甜脆,葉片細緻有光澤,宛如娃娃皮膚般嬌嫩,故得其名。
▲民間流傳「娃娃菜」取自大白菜中間的嫩心部分,事實卻是不同品種的白菜。(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娃娃菜」屬半耐寒性蔬菜植物,生長在寒冷的高海拔地區,外表激似大白菜卻只有其約五分之一的體型,菜葉顏色相較於大白菜偏黃,纖維較細,口感細膩而深受饕客喜愛。雖然「娃娃菜」和大白菜不盡相同,卻皆為營養價值高的蔬菜,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和維生素,其中的鈣、磷等元素可以促進骨骼發育,維生素B1、B6等則具有緩解精神疲勞的作用。
▲「娃娃菜」與大白菜皆含有豐富營養價值,但「娃娃菜」菜葉顏色偏黃,纖維也較細緻。(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雖然「娃娃菜」和大白菜在營養成分上平分秋色,但因為「娃娃菜」口感較佳,煮湯後更是鮮甜滑順,近年來受青睞導致價格比大白菜高出許多,市場上還曾出現不肖業者剝去大白菜外層的大葉來冒充「娃娃菜」,其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