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中心/實習編輯葉定豊報導
現在人希望可增加性功能或是性快感,都會使用春藥助興,古人當然也有這種藥物,其中有一種春藥,吃多了不但可以助性外,還不畏寒冬的冷風,卻被皇宮列為禁藥,原因不是藥性過猛,而是毒性太強,甚至連唐朝藥王孫思邈都說:「一定要銷毀藥方」,這藥就是「五石散」。
五石散,由漢代名醫張仲景發明,當時這藥是為了治療風寒感冒,不過藥方竟是石鐘乳、紫石英、白石英、石硫磺、赤石脂,由於人吃了之後,身體會發熱,因此需要藉由吃冷食來散熱, 舉動被稱為「散發」或「行散」,倘若藥性發不出來,又必須用其他藥來引,讓藥性顯現,因此五石散又被稱為寒石散。
▲五石散自唐代以後被列為禁藥。(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既然五石散原本是治病的藥,怎會變成春藥呢?這就要提當曹操的乾兒子何宴,此人原本就長得很白,但他極其自戀,不但脂粉不離手,走路還會欣賞自己的影子;他為了變得更好看,就會自己研磨藥石良方,某次他把五石散改良並服用,這讓他覺得「服五石散非惟治病,亦覺神明開朗。」,簡而言之就是很「嗨!」
何宴改良的五石散,吃了之後出了身體會發熱外,神經也變敏感,稍微硬一點的衣服穿在身上都不舒服,因此吃完藥的人都選擇不穿衣服,當孤男寡女赤身相向,怎不會乾柴烈火;此外,兩情歡悅之際,這種皮膚的敏感,又會有更深的感受,讓人神魂顛倒。
▲孫思邈呼籲世人焚燒五石散藥方。(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雖然五石散的材料不易取得,非常昂貴,但他的鼓吹下,一群達官顯貴子弟開始服用這種藥,這行為如同現代的「吸毒嗑藥」,才會形成魏晉名士常裸體相會,縱酒放歌,蓄養歌妓淫亂等亂象,連書聖王羲之都愛服用五石散。
長期服用五石散,身體會出現中毒反應,甚至性情大變,胡言亂語,瘋癲發狂致死,晉哀帝司馬丕、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北魏獻文帝拓跋弘等,魏晉學者皇甫謐都是死於服用五石散,孫思邈才會呼籲:「遇此方,即須焚之,勿久留也」,唐代皇宮也把此藥列為禁藥。
★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莫逞一時樂,遺害百年身!
拒絕毒品 珍惜生命
健康無價 不容毒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