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中心/綜合報導
2021第23屆台北電影節將於6月24日至7月10日舉行,招牌雙競賽「台北電影獎」與「國際新導演競賽」即日起(1月15日)開始徵件,競賽獎金豐厚,盼能實質鼓勵幕前幕後的電影工作者,傳遞電影創作的熱情,歡迎所有符合資格的影像作品踴躍投件,從這裡開始連結觀眾、通往世界。
台北電影獎作為台灣電影最堅定的支持者,一直以來拔擢本土優秀影像創作者,鼓勵不同題材與表現形式,堅守國片的主場。四類別影片「劇情長片」、「紀錄片」、「短片」及「動畫片」皆可角逐各類別最佳影片,並共同競爭演員與技術類等15項個人獎項,以及最高榮譽百萬首獎。
2020台北電影獎最佳紀錄片《阿紫》、最佳短片《幽魂之境》、最佳動畫片《大冒險鐵路》皆是導演首次帶著作品入圍便獲獎;個人獎項亦有15位得獎者是初次獲獎,台灣優秀電影創作者輩出,令人期待。去年大贏家《返校》一口氣囊括百萬首獎在內的六項大獎,也將「國民學姐」王淨送上影后寶座;而莫子儀以《親愛的房客》抱走影帝,更挾著台北電影獎的氣勢勇奪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為耕耘多年的表演之路交出漂亮的成績單。
▲左起:2020第22屆台北電影獎最佳女主角獎《返校》王淨、最佳男主角獎《親愛的房客》莫子儀、最佳女配角獎《江湖無難事》姚以緹、最佳男配角獎《那個我最親愛的陌生人》李英銓。(圖/業者提供)
2021台北電影獎1月15日開放報名,短片與動畫片類於3月15日、劇情長片與紀錄片類則於4月1日報名截止,參賽影片之短片、動畫片完成時間須於2020年3月16日之後,劇情長片、紀錄片完成時間須於2020年4月1日之後,導演須具有中華民國國籍或居留身份,劇情長片必須符合文化部公告修正之「國產電影片及非國產電影片認定基準」之國產電影片。入圍名單預計於5月14日公布,並在7月10日舉行頒獎典禮公佈得獎名單。
國際新導演競賽為台灣唯一針對新導演首部及第二部長片所舉辦的國際競賽,關注影像創作者在形式、敘事、題材掌握與美學風格上的潛力,每年引介入選10至12部影片,由5位國內外評審共同選出「最佳影片」、「評審團特別獎」,並設有觀眾票選獎及台灣影評人協會推薦獎。
國際新導演競賽一直以來扮演台灣觀眾認識世界電影新銳和影壇趨勢的重要窗口,許多在影壇上獨樹一格的導演皆曾於國際新導演競賽嶄露頭角,如2019年柏林影展金熊獎《出走巴黎》(Synonyms)導演那達夫拉匹(Nadav Lapid)、奪得去年金馬獎包括觀眾票選最佳影片等三項大獎的《同學麥娜絲》導演黃信堯,近期將推出、由柯林法洛主演的科幻電影《After Yang》導演kogonada,其初試啼聲的作品就曾入選此一競賽。而去年的最佳影片《這不是一場葬禮》(This Is Not a Burial, It's a Resurrection)、台灣影評人協會推薦獎《誰是外來者》(Exile)及入選影片《無名之歌》(Song Without a Name)、《人魚祭》(Scales)等四部電影分別代表賴索托、科索沃、秘魯、沙烏地阿拉伯報名角逐今年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多元豐富的影像嘉年華,是每年台北電影節不可錯過的單元。
▲左起:2019年柏林影展金熊獎《出走巴黎》(Synonyms)導演那達夫拉匹(Nadav Lapid);近期將推出、由柯林法洛主演的科幻電影《After Yang》導演kogonada;奪得去年金馬獎包括觀眾票選最佳影片等三項大獎的《同學麥娜絲》導演黃信堯等,皆曾入選國際新導演競賽。(圖/業者提供)
為了選拔出最具潛力、勇於創新的影像作品,國際新導演競賽引進不同文化背景的評審觀點,曾邀請威尼斯影展金獅獎得主陳英雄、坎城影展金棕櫚獎得主魯本奧斯倫(Ruben Östlund)、2018坎城影展競賽片《睡著也好醒來也罷》導演濱口竜介(Hamaguchi Ryusuke)、金馬獎導演萬瑪才旦、日本名導山下敦弘(Yamashita Nobuhiro)等擔任評審,共同選拔世界影壇的新星。2021競賽自1月15日開放報名,4月1日截止,5月14日公布入選名單,6月29日舉行頒獎典禮公布得獎名單。
相關報名資訊請見
https://www.taipeiff.taipei/intc.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