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辰彥/綜合報導
清朝初年康熙年間的「九龍奪嫡」,堪稱是歷史上最經典的皇位鬥爭,薈萃了古代政治權術的精華。在康熙第二次廢黜皇太子胤礽之後,就放任九子逐鹿,看誰能展現真才能、繼任皇位。
▲正大光明匾後面是傳位詔書。(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原本滿青「祖制」裡面並沒有立皇太子之例,皇太子胤礽之母仁孝皇后赫舍里氏在生胤礽之時,恰逢吳三桂叛變,赫舍里氏難產,臨終時康熙為了讓赫舍里嚥氣閉眼,指著襁褓中的胤礽立為太子。除了讓赫舍里氏安心走,也為清朝平定吳三桂下定決心。
胤礽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皇太子,也是「在位」最久的皇太子。康熙因為八歲登基,在位長達六十年,皇位爭奪持續相當的久。
康熙第二次廢黜皇太子胤礽之後,就決心不再立太子,而訂定將傳位詔書秘藏於「正大光明」匾後面。
康熙不斷為了皇子的爭鬥而分心了政事,但是他還是仔細觀察思考大清的未來要交給誰。
有一次康熙與「白衣」平民入值南書房的當代文學家方苞講起他的煩惱,康熙說起他兩個兒子,四阿哥與十四阿哥都被康熙誇獎。康熙追問方苞說哪個皇子好?方苞回康熙說:「若皇上已有定見,那就罷了,若心有猶疑,臣有一法為皇上決之。」
康熙問:「什麼方法?」方苞回說:「看皇孫!」方苞冷然的說:「有一個好皇孫,可保大清三代盛世。」
康熙讚方苞說:「你這句話值萬金。」從此康熙要雍正把弘曆送進宮中,康熙要親自教導這位皇孫,康熙、雍正與乾隆締造了清初「康乾盛世」達一百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