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中心/許珮絨報導
全球車用晶片缺貨導致汽車業者減產,德、美、日等國紛向台灣求援,盼能增產以供應市場需求,而台積電(2330)28日則發聲明回應,正在加速生產相關車用產品;對此,日媒近日在報導中表示,美國過去專注在設計開發,將生產轉至亞洲國家,沒想到水平分工使得台積電竄起,甚至還擁有「出乎意料的實力」,這樣的結果讓美國感到相當不安。
▲日媒認為,台積電在產業的地位讓美國開始感到不安。(圖/記者陳弋攝影)
全球車用晶片大缺貨,其中德國經濟部長阿特麥爾(Peter Altmaier)更致函台灣政府請求協助,經濟部長王美花27日邀請台積電等4家半導體晶片代工業者的高階主管,商討如何解決車用晶片缺貨難題;台積電28日在聲明中表示,緩解車用晶片供應挑戰對汽車產業造成的影響是當務之急,強調已與客戶合作確認其關鍵需求,並將重新調配產能供給。
不過有相關人士向《日本經濟新聞》透露,台積電表面上回答得很禮貌,但實際上是完全拒絕請求,因為已經沒有增產空間。
《日經》29日以「台積電強大引起美國焦慮」為題,指出美國在1980年代因不滿日本壟斷世界半導體市場,導致兩國發生貿易摩擦,最後在1986年簽訂《日美半導體協議》,不僅提高日本半導體價格和美國企業的份額,還開始發展半導體產業的「水平分工」,將生產製造轉至亞洲企業,而台積電就在這樣的背景下於1987年誕生,且很快就步入成長階段。
《日經》認為,美國推行該政策的結果是分工深化,使得台積電有出乎意料的實力、存在感漸增,如今其在半導體產業位居領導地位讓美國開始感到不安;而在美中對立的情況下,隨著中芯國際被制裁,台積電的地位也進一步提升,過去主導水平分工的美國現又以安全保障為由,積極拉攏台積電赴美投資設廠,此舉看來相當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