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黃帝打敗蚩尤後,一統中原各部,但是各部之間都沒有可以交流用的文字,為了促進部落之間的交流,黃帝就讓倉頡創造一種文字。倉頡跟正常人不一樣,它擁有四隻眼睛,被稱為聖人,倉頡觀察天地日月星辰變成,蟲魚鳥獸在足跡在他眼中都成為了一種象形字,創造漢字的那天,筆落驚風雨,字成泣鬼神。
▲英國發動鴉片戰爭。(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漢字傳承至今,歷經了數千年的變遷,每一個漢字背後也都有一段故事,它們見證了華夏文明,亦是華夏文明的傳承者。步入清朝,漢字在多次簡化下,基本上普及了,然而從未接觸過漢字的英國人,卻禁止中國使用一個漢字,這個漢字到底做錯了什麼呢? 這件事還得從胡米夏事件開始說起。
胡米夏是東印度公司派往廣州通商的最高職員,英國在工業革命的推動下,軍工業、商業發展的非常快,急需擴展市場,閉關鎖國的清朝擁有上億人,市場廣闊,只要能通商,必然能賺上一筆。胡米夏給蘇松太道道台吳其泰寫信,要求通商,不過清朝一向自詡天朝上國,物產豐富,並不需要西方的洋貨,吳其泰就拒絕了通商請求,還稱呼他們為夷。
蠻夷常常都是指著落後、沒有文化的野蠻人,在清朝人眼中,西方當時就是貧窮落後的荒蕪之地。這下外交失敗,讓胡米夏感到非常不滿,回國之後,大肆宣傳清朝如何如何盲目自大,如何貶低英國,胡米夏在英國掀起了一陣風浪,在史學界也有一些人認為,英國之所以發動第一次鴉片戰爭,就是為了教訓清朝。
但實際上,這只是英國一個藉口,英國為了打開清朝的市場,暗地裡輸送鴉片,鴉片摧殘了人精氣神,而且容易上癮,當時人評:鴉煙流毒,為中國三千年未有之禍。林則徐奉命硝煙,因此引發了第一次鴉片戰爭。這次鴉片戰爭的背後,也是英國為了開闢新的殖民地,從而能夠徹底進入清朝的市場,傾銷、掠奪所有的資源,不管清朝有沒有意識到這點,都力抗外敵,雖說最終失敗,但沒有成為殖民地。
第一次鴉片戰爭並沒有徹底讓清朝醒悟過來,但是林則徐和魏源已經看到了兩國的差距,林則徐因為硝煙受到了處罰,他讓次魏源繼續編寫《海國圖志》,在書中,他就明確的指出了:為以夷攻夷而作,為以夷款夷而作,為師夷長技以制夷而作。清朝帝王並沒有認可這本《海國圖志》,它成了一本並不暢銷的地攤文學,日本一位商人買了一本《海國圖志》回去,沒想到這本書成了日本國的改革指導方策,日本的明治維新的根基就是《海國圖志》。
1852年,英國公使突然向清朝提出了一個抗議,這個抗議有些莫名其妙,因為英國公大使提出在任何中英檔中不能使用夷這個字。這個抗議,讓清朝有些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大清為什麼不能用夷,這個夷到底哪裡有問題。英國人認為,夷是貶義詞,在英國翻譯中為“barbarian”,指沒有文化的野蠻人,認為清朝是在貶低他們。
夷最早可見甲骨文,從大。從弓,它的形象是指一個人手持弓箭的人在外打仗,平定四方,《逸周書》中說:是以周公相武王伐紂,夷定天下。手持弓箭打仗又是東方部落一個特徵,所以夷也常常用來指著來自東方的人,《說文·大部》又雲:夷,東方之人也。隨著時代的變遷,夷的用法也多了起來,在道家哲學概念當中,常用來形容捉摸不透。
英國人不懂中國漢字,他們也誤會了夷,就連我們也是誤會了兩千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