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中國禁我鳳梨「誰得利還很難說」 謝金河1句話建議政府

記者陳弋/綜合報導

中國上週宣布停止台灣鳳梨進口,3月1日生效,引發全台譁然,政治人物、企業、網紅、藝人紛紛表態力挺農民。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今(2)天表示,目前包括國內外團體與個人訂購、加工需求及外銷統計已達41,687公噸,超過去年銷往中國的總量。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指出,這次鳳梨危機不大,但接下來政府應未雨綢繆,重建食品加工產業鏈,創造以「信賴」為基礎的品牌價值。

▲中國禁我鳳梨,謝金河認為「誰得利還很難說」,但兩岸的距離肯定愈走愈遠,就像「北風與太陽」,兩岸很難再一家親。(圖/截圖自YouTube-財訊頻道)

謝金河今天在個人臉書提到,以台灣1年賣到中國的鳳梨約4萬多公噸,這次全聯包了1萬多公噸,加上企業力挺,危機不大,但接下來要未雨綢繆,中國依存度很高的水果(例如蓮霧、柚子、釋迦等)也都可能遭到中國的抵制。政府下一步要怎麼做?要全面思考一下。

謝金河認為,台灣水果很好大家都知道,除了出口太集中在中國大陸,台灣水果在盛產或產量過剩的情況下也會出現價格連環下殺的窘境。搶救台灣水果,我們早已習以為常。這次中國出題,行政院很有經驗,鳳梨出口1年十幾億元,金額不大,對台灣經濟影響有限,但新聞力道強,很快變成全台話題,誰得利還很難說,但兩岸的距離肯定愈走愈遠。

「這個時候,政府宜重啟台灣的食品加工產業鏈。」謝金河表示,在蔬果盛產期間,假如我們有良好的食品加工業,就可能收到比較好的調節效果。過去台灣食品加工產業紛紛外外移,這個時候大家可以想想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的「Trust」(信任),食品加工最重要的是信賴。

「年節送禮,Made in Japan的食品加工品比較受歡迎,Made in China的加工食品,大家會比較審慎。」謝金河說,這些年來台灣本地生產的果乾(像是芒果乾、芭樂乾、橘子皮、檸檬片等)都做得不錯,他相信Made in Taiwan的加工食品會得到青睞,當然價格也可以提升,因為吃到肚子的食物,如果保證好品質,大家會願意掏出荷包,去買高單價的好食材,「信賴」也許是台灣食品加工產業的另一次新機會。

 

#中國禁台灣產品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直播中LIVE】賴清德再對霸凌事件發聲 強調零容忍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