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棉風暴延燒  紐約時報:北京試圖逼國際品牌選邊站

(中央社紐約6日電)全球第2大服飾零售商H&M,因拒用新疆棉遭中國消費者抵制,掀起風暴。紐約時報報導,北京試圖逼國際品牌選邊站,業者又面臨人權團體壓力,越來越難兼顧歐美與中國市場。

▲新疆棉風暴持續延燒。(示意圖/中央社)

國際社會關注新疆維吾爾族人遭壓迫之際,海恩斯莫里斯(H&M)去年承諾停止採購新疆棉。隨著中國民族主義情緒高漲,今年3月網民發起抵制H&M,北京當局推波助瀾,多家知名國際廠牌淪為攻擊箭靶,恐流失擁有14億人口的中國消費市場。

報導寫道,此事凸顯倚重中國原料與製造的國際服飾廠牌如今面臨重大難題,複雜度遠高於剝削窮國勞工引發的聲譽危機。

紐時分析,國際服飾廠牌如繼續使用新疆棉,華府可拿出前總統川普頒布的進口禁令,勞工維權人士也將指控他們與北京共謀壓迫維吾爾族人。但許多中國消費者指控歐美關注維吾爾族人處境是圖謀破壞中國發展,國際服飾廠牌棄用新疆棉激起更大怒火。

在全球化年代,國際服飾廠牌早就習慣遭批評剝削緬甸、孟加拉等國勞動條件極差的廉價勞工,應付策略是制定供應商行為準則,聘請稽核人員確保供應商至少表面上守規矩。

但中國為國際服飾廠牌帶來的風險高許多。據報導,新疆不僅是85%中國棉花來源,也成為壓迫同義詞。上百萬維吾爾族人被關進拘留營被迫勞動,美國政府正式稱作種族滅絕,新疆沾染的汙點促使華府嘗試防止美國民眾購買當地棉花製成的服飾。

中國政府宣稱新疆棉花主要以自動化採收,但多數維吾爾族人居住的南疆仍普遍使用人工。當地政府去年公布,近2/3棉花由人工採收。

報導寫道,國際服飾廠牌困境在於中國政府將廣大消費市場當成武器,鼓動民族主義分子,企圖施壓國際品牌選邊站:忽視強迫勞動報導,否則在這個全球最大潛力消費市場的業績將受創。

另一現實是中國仍是全球服飾製造重鎮。許多國際品牌另覓他途,產線從中國移往越南、柬埔寨、孟加拉等國,但遷移產線無法消除他們對新疆棉曝險。

根據國際棉花顧問委員會(ICAC),中國向越南、泰國、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14國出口未加工的棉花,紗線外銷190個國家。中國占全球棉織物出口比例近半,多數原料包含新疆採收的棉花。

倫敦顧問公司GlobalData服飾業分析師拜利(Leonie Barrie)說:「供應鏈既長又不透明,從棉田到貨架的過程涉及軋花、編織、染整,一切步驟都可能在中國不同地區發生。就算一家廠牌和中國工廠沒有直接關係,也無法完全脫離新疆棉各個環節。」

部分國際品牌請求北京允許從美國與澳洲進口更多棉花到中國,以這些棉花製作銷往歐洲與北美洲的產品,新疆棉製品則鎖定中國市場。但這種做法可能讓服飾廠牌面臨與現在相同的風險。

代表各大服飾廠牌的的華府律師事務所說客柯林森(Nicole Bivens Collinson)說:「如果品牌被貼上『他們仍在使用強迫勞動,但只為中國市場這麼做』的標籤,這樣難道就沒事了嗎?」

中央社
#國際頭條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現正直播】94要客訴之立院風雲 NCC、考試院、大法官人事任命權卡立院 韓國瑜召集黨團協商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