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登革熱疫情蔓延,不少民眾或家長為確保不被蚊蟲叮咬,防蚊液成了防疫的必備物品之一,但仿間許多標榜「純天然」或是「不含化學DEET(敵避)」的防蚊液,讓消費者產生誤解,行政院消保處特別聯合衛福部食藥署發表聲明,和民眾區別不同防蚊液的成分和使用方式,才能達到防止蚊蟲叮咬的效果。
▲防蚊液(圖/翻攝自維基百科,KaurJmeb攝)
食藥署表示目前市面上用於人體皮膚的防蚊液,主要分為「具藥品許可證之防蚊液」及「精油類防蚊產品」兩大類,「具藥品許可證之防蚊液」主要含有DEET(diethyltoluamide)成分,屬於列管的藥品,上市前需要通過審查並發給許可證,正常使用並不會產生毒性,且塗抹在身上或衣物時可影響蚊蟲嗅覺,達到防蚊功效。
而另一類「精油類防蚊產品」主要是精油成分,如一般民眾購買的防蚊噴霧或手環等等產品,此類防蚊效果揮發性有限,需時常補充才能發揮效用,但此類產品防蚊效果並未經過官方確認。若販售該類產品宣稱「可預防登革熱」者,則違反藥事法第69條,可處新臺幣六十萬元以上二千五百萬元以下罰鍰。
消保處也特別提醒民眾,若需達到防蚊功效,建議優先採用具藥品許可證的防蚊液,功效較強也較有保障,使用前也要詳閱產品說明書,依照規定使用方式和注意事項,以發揮防止蚊蟲叮咬的功效。
▲我國目前市面上有販售之含 DEET 成分藥品製劑許可證清冊(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