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又爆食安問題!今(25)日上午,食品藥物管理署公佈最新市售食品真菌毒素檢測結果,在上游進口商、國內製造商、食品原料行、餐廳等地抽驗包括花生、薏仁、紅麴與咖啡等共209件產品,發現共有13件不合格,真菌毒素都超標,而所有的不合格產品均已下架回收及裁處業者3萬元,針對不合格的產品進口商,食藥署表示,已提高邊境抽批機率,並加強控管。
▲真菌毒素檢測結果一覽表。(圖/食品藥物管理署提供)
食藥署表示,此次抽驗合格率達93.8%,而超標食品中,包含7件紅麴米、4件花生糖、1件花生粉、1件紅薏仁等,其中知名的金門貢糖也出包,被驗出總黃麴毒素53ppb;而這些不合格產品,食藥署已會同台中衛生局啟動「紅麴米製造業者專案稽查計畫」確認全數銷毀完畢,同時也要求業者改善,若再經抽驗不合格,將依法嚴格裁處。
真菌毒素小辭典(食品藥物管理署提供)
一、黃麴毒素(Aflatoxin):黃麴毒素主要是由黃麴黴菌與寄生麴黴菌所產生,主要分為黃麴毒素B1、B2、G1與G2,對人類及動物具肝臟毒性、免疫抑制性及致癌性,其中以黃麴毒素B1之致癌性最強,國際癌症研究中心 (IARC)已將黃麴毒素列為人類第1級致癌物質。花生、玉米、堅果與穀物等農作物於田間或收穫後受黴菌侵襲即會自然產生黃麴毒素,受污染之農作物供食用或作為食品原料均會導致黃麴毒素進入食物鏈。
二、橘黴素(Citrinin):紅麴米係熟米經紅麴黴菌發酵後乾燥而成,當製程管理不佳,原料與成品品質管制不良,則有可能產生橘黴素。依據科學文獻,橘黴素對動物(如小白鼠、大白鼠、雞、兔)具肝臟毒性及腎臟毒性。
https://www.facebook.com/setmone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