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思覺失調是什麼? 醫師:穩定控制較能維持功能!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文/每日健康

(圖/翻攝自每日健康)

▲(圖/翻攝自每日健康)

思覺失調成近年熱議話題  年輕成人是發病高峰?

近年隨著戲劇節目及衛教宣導,民眾對精神疾病的認知有所提升。不過,當隨機傷害的社會事件發生時,仍可見到媒體報導加害人宣稱自己罹患「思覺失調症」,導致思覺失調症受到部份誤解與污名化,甚至引發群眾恐懼。亞東醫院精神科江惠綾醫師強調,思覺失調是一種大腦相關疾病,只要透過藥物加以穩定控制,病患的行為表現可有良好的改善。

江惠綾醫師說明,思覺失調與大腦「多巴胺」分泌過多有關,相關家族病史為思覺失調症狀的風險因子。事實上,從全球包括台灣的流行病學統計,思覺失調症盛行率約佔1%左右的人口數,然而這群患者未必都有就醫控制。

此外,環境也是觸發思覺失調發生的主因。若長期處於高度壓力的環境下,的確有可能使思覺失調症狀爆發。江惠綾醫師表示,思覺失調症發病高峰年齡是從青少年晚期開始,約15歲至29歲之間,但此病為慢性疾病,患者並不限定於青少年或年輕成人族群,而是各年齡層都有。
 

如何察覺思覺失調發作症狀? 2關鍵判別症狀

江惠綾醫師說明,思覺失調主要症狀有兩點最為明確,第一是「妄想」,患者容易相信「非真實」的事情;第二個是「幻覺」,病人容易聽到不存在的聲音、看到不存在的東西。醫師表示,患者因容易產生妄想,會認為同儕、同事在背後議論自己、說自己的壞話;或者認為有人潛入自己的住家中,事實上根本都沒有發生。

江惠綾醫師表示,檢測思覺失調的儀器技術仍在研究階段,現階段主要透過問診及評量進行評估。例如,除幻覺及妄想的評估外,也可能觀察到患者在口語表達方面出現字詞難以連貫、與他人對話時經常文不對題、問東答西等狀況;行為上則可能出現旁人難以理解的舉止,如從辦公室走到茶水間閒晃,又再漫無目的地走進廁所。
 

思覺失調患者都有暴力行為?  醫師:經治療與常人無異

思覺失調的患者未必能分辨症狀與現實,因此提高患者及親友的病識感相當重要。江惠綾醫師強調,確診思覺失調後,除了及早治療,更重要的是千萬不能擅自停藥,以免病情復發,一旦病情復發,多巴胺不平衡的情況會轉趨嚴重,導致疾病控制更不理想,甚至造成患者腦部退化。目前認為,思覺失調患者應透過穩定持續用藥,達到長期的良好控制。

另外,壓力會造成思覺失調症狀惡化,建議病患保持規律作息、維持低壓力生活型態,並定時回診與服藥,有助於改善症狀。江惠綾醫師指出,穩定用藥控制的思覺失調患者,可有良好的改善,同樣可以過上平穩生活。研究數據也顯示,控制良好的思覺失調患者,發生攻擊行為的比例並未比一般人更高。少數社會個案強化了思覺失調的暴力印象,與科學事實未必相符。
 

職能治療與精神復健並行  助思覺失調患者走出陰霾

如何讓思覺失調患者回歸社會,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江惠綾醫師表示,職能治療與精神復健,也是幫助思覺失調患者控制病情的重要方法。目前也有醫院或精神照護機構,提供患者職業訓練與庇護工廠,讓思覺失調患者可以嘗試流程單純、複雜度不高的工作內容,維持正常作息。

除了職業訓練,江惠綾醫師也鼓勵患者追求不同的人生目標,例如維持人際關係、自我打理的能力。行有餘力時也建議多運動增強體力,或是增進工作技能。醫師表示,讓思覺失調患者過上正常生活是精神醫學的首要目標,雖然患者的基本能力可能不如發病前完整,但透過每一次的練習及親朋好友的鼓勵,都能讓他們的生活持續進步。

延伸閱讀>>>

老是無法專心10分鐘? 成人也會過動症! 憂鬱風險恐變高?

https://reurl.cc/KrvqD9

沒確診但覺得身體「怪怪的」?防疫降級「焦慮感」卻升級?當心是「疫情後恐慌症」不請自來!

https://reurl.cc/0xyQll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