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疫外傷「心」?全台僅不到百人確診 罕見心肌病變恐致命

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我國因應新冠(COVID-19)肺炎,近期正實施大規模疫苗接種,國內也陸續出現心肌炎等個案,導致心臟肌肉發炎甚至壞死的副作用,讓民眾擔心不已;不過心肌炎並非新冠疫苗的專屬疾病,心臟內科醫師也提醒,若成年民眾長期不明原因喘、心臟感覺不適時,也要小心可能是「心肌病變」所致,恐有致命風險,建議及早就醫診斷治療。

ATTR-CM症狀易與其他心臟疾病混淆,確診不易(圖/資料畫面)

▲ATTR-CM症狀易與其他心臟疾病混淆,確診不易(圖/資料畫面)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心臟內科醫師王俊傑表示,疫情期間民眾有心臟不適症狀,不少人會誤以為只是接種疫苗後的心肌炎,但心臟方面疾病種類眾多、容易混淆或誤判,例如,近年才被發現的「轉甲狀腺素類澱粉蛋白沉積所引發的心肌病變」(Transthyretin amyloidosis cardiomyopathy, 簡稱ATTR-CM)就是一種罕見危及生命卻不易辨別的疾病。

轉甲狀腺素蛋白主要由肝臟製造,當一些原因導致結構不穩定時,會裂解並錯誤摺疊,堆積成類澱粉蛋白纖維,最後沉積在組織或器官內,造成功能衰退。若累積在神經系統,則為神經型病變(ATTR-PN);若積聚在心臟,便會導致轉甲狀腺素蛋白之心肌病變(ATTR-CM,心臟症狀主要與心臟衰竭有關,如:如呼吸急促,疲勞,下肢水腫等,若依照傳統心衰竭用藥治療,治療效果不彰,患者症狀也不易獲得改善。ATTR-CM可粗分成遺傳型及成人野生型,遺傳型多與家族基因變異有關,而成人野生型則與年齡老化、身體功能運作變低有關,較容易發生於60歲以上老年人口。

針對ATTR-CM,王俊傑醫師補充說明,因症狀易與其他心臟疾病混淆,確診不易,據國際研究統計,約34-57%患者發生誤診,患者確診ATTR-CM前,可能會歷經多家醫療院所的轉診、評估,更接受不必要或不適當的檢查或治療。然而,儘管醫師對患者的狀況有所懷疑,但礙於以往須使用心肌切片等侵入式檢測診斷,存在一定檢查風險,而侵入性檢查,患者接受度不高,種種原因加成下,醫師在與病人討論後未必會安排相關檢測,導致不易診斷。此外,過去ATTR-CM並沒有有效的治療方式,僅能幫助患者緩解症狀,或少數患者進行心臟移植手術,而多半醫師是對於該疾病感到束手無策。

所幸,近年ATTR-CM的檢查方式與治療方式都有新突破。王俊傑指出,目前已可透過非侵入性核子醫學掃描檢查,觀察心臟是否有類澱粉蛋白的沉積,能讓醫護人員更快速、方便且明確地診斷出不常見的心肌病變,減少病友輾轉不同科別與諮詢、卻無法確認心臟疾病的困擾,並及早減少疾病繼續惡化的風險。此外,近年也已有能幫助延緩疾病進程的治療方針,若能及早發現,醫師亦能提供給患者更完善的治療與幫助。

隨著檢測與治療的進步,心臟科也致力於加強疾病教育,讓醫護人員更能於第一時間判斷是否需要進一步鑑別和檢測。王俊傑醫師也呼籲民眾若有疑似累、喘、腫或心臟不適時,不應忽略診斷少見疾病的可能性,應儘速就醫透過檢測確認病因。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