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一生風光!3張王牌在手 慈禧太后穩固掌權47年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慈禧掌權47年。(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 慈禧掌權47年。(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最後一個封建王朝走到末路,掌權者居然不是皇帝,而是皇太后慈禧,甚至歷代很多皇帝掌權的時間,卻不如慈禧。而慈禧之所以能穩固掌權47年,居然是因為手上的三張王牌。

由於咸豐帝子嗣艱難,慈禧生下獨子載淳,也就是後來的同治帝,從「懿嬪」一躍為「懿妃」。同治帝的生母身份,也成了慈禧的第一張王牌。慈禧二十二歲時,得以晉封為「懿貴妃」,地位僅次皇后,後來因英法聯軍快要攻進紫禁城,咸豐帝帶著慈禧和載淳,領著一班朝臣離開京師,前往逃往熱河避暑山莊避難,留恭親王奕訢在京師與聯軍議和。在避暑山莊,咸豐帝完全不想過問政事,就讓識字的慈禧幫忙批閱奏折,但咸豐帝身體狀況越來越虛弱,最後病死在避暑山莊。

載淳被諭為皇太子。(示意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載淳被諭為皇太子。(示意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臨死前,咸豐帝宣諭載淳為皇太子,派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戶部尚書肅順、額駙景壽、兵部尚書穆蔭、吏部左侍郎匡源、禮部右侍郎杜翰、太僕寺少卿焦祐瀛八人為「贊襄政務王、大臣」,輔佐嗣君,人稱「顧命八大臣」。咸豐帝又擔心八大臣擅權,於是給了皇后鈕鈷祿氏「御賞」印章,又給了皇太子「同道堂」印章。因為皇太子載淳年幼,「同道堂」就由生母慈禧代為保管。此時慈安居住煙波致爽殿的東暖閣,慈禧則住在煙波致爽殿的西暖閣,因此兩宮分別被稱為「東(宮)太后」和「西(宮)太后」。

慈禧太后夥同恭親王奕訢發動政變。(示意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慈禧太后夥同恭親王奕訢發動政變。(示意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慈禧的第二張王牌,就是同樣渴望權力的恭親王奕訢。受到慈禧的召喚,恭親王前來承德避暑山莊密議。咸豐皇帝梓宮從承德起靈駕返京。兩宮太后和同治皇帝以皇帝年齡小、兩太后為年輕婦道人家為藉口,與皇帝梓宮兵分兩路回京,也因為抄小路走捷徑,所以比靈駕提前四天抵達京城。

回京隔天,慈禧太后就夥同奕訢發動政變。同治皇帝與兩宮皇太后將英法聯軍入侵北京、圓明園被焚掠、皇都百姓受驚、咸豐皇帝出巡的政治責任全扣到載垣等八大臣頭上,以擅改諭旨、力阻垂簾罪,利用帝后和咸豐帝的梓宮回京的機會發動辛酉政變,設計逮捕了八大臣,判處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自裁、肅順為首三人斬立決,其餘則革職流放。而恭親王奕訢因全力支持慈禧太后發動政變而被封為議政王。

三天後,載淳在太和殿即位,11月1日,兩宮太后正式在養心殿實行垂簾聽政,二人的座位和同治皇帝的寶座,僅僅只有一張黃幔在中間相隔。當時恭親王奕訢為了讓太后們垂簾聽政更具合法性,還夥同幾個大臣特地制定了《垂簾章程》,堂而皇之地走到幕前。

不過恭親王奕訢在權力的浸潤下逐漸脫離了慈禧的控制,想「挾天子以令諸侯」,自己控制同治皇帝,直接接觸最高權力。慈禧無法容忍奕訢獨攬大權,產生了要剷除奕訢的決心。1865年,翰林院編修署日講官蔡壽祺上奏參劾奕訢,列舉了奕訢貪墨、驕縱、攬權、徇私四大罪狀。慈禧利用蔡壽祺這一參劾,假小皇帝之名,親書諭旨,革去奕訢一切差使,並安排諸大臣和親王、郡王替代奕訢諸職,但是在各大臣的請求下,奕訢復被錄用,只是被撤去了議政王銜。

慈禧太后穩掌權力的第三張王牌就是「祖宗之法」。1875年1月初,同治皇帝病死。由於同治帝沒有子嗣,按照清代的祖宗家法,皇帝死後無子,應從皇族近支中選出一男性晚輩繼承帝位。同治皇帝載淳是「載」字輩,其下是「溥」字輩,按祖制,應從「溥」字輩中選一人繼承帝位。但立「溥」字輩的人繼承帝位,慈禧將因其孫輩為帝而被晉尊為太皇太后,位雖尊卻不能再垂簾聽政。所以慈禧不惜違反眾意,破壞祖制,堅持一定仍要從「載」字輩中選擇嗣帝,也就是說,要從同治皇帝的平輩、即諸堂兄弟中再選新皇帝。

光緒帝被訓斥,頭也不敢抬。(示意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光緒帝被訓斥,頭也不敢抬。(示意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最後慈禧挑中了四歲的光緒皇帝,用「祖宗家法」訓斥光緒,他頭也不敢抬,諸大臣更是不敢吭聲,慈禧用三張王牌把控大清朝朝政近五十年,期間經歷了光緒、溥儀兩位皇帝。

【#直播中LIVE】嗨!出發吧來台東 演唱會
大數據推薦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