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認知行為治療也是ADHD非常重要的一環。(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老師怎麼一直說我家小朋友上課都不專心!總無法安靜坐好、扭來扭去,像蟲蟲一樣!」您家的孩子是否也有相同困擾?醫師表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簡稱ADHD)是最常見的兒童神經疾病之一,在台灣平均每10至12位兒童就有1位是ADHD的患者,最常出現的核心症狀多圍繞「注意力無法集中、精力過度旺盛、無法抑制衝動」來呈現,故也常被稱作「過動症」。建議家長及早帶小朋友至門診就醫評估,並避免過度責罰外,可透過藥物、認知行為治療來改善。
衛福部台中醫院中醫科醫師鄭惟仁表示,上述行為並非孩子愛玩或故意搗蛋,真正的原因是腦部功能輕度障礙所導致,他們需要的是家長與老師的協助與關懷,過度責罰會導致孩子的壓力過大,反而得不償失,而且目前ADHD已經有藥物可以使用,建議家長一旦發現自家孩子有類似的表現,務必及早至門診就醫評估。
他說,有些家長對ADHD並不了解,認為孩子的過動只是暫時的行為,長大之後就會自然痊癒,據研究指出,隨著年齡的增長,過動與衝動的症狀確實會減少,但是5至7成的患者在成年後,仍飽受注意力不集中的困擾,進一步還會影響工作表現與人際互動,就連發生意外受傷的風險都比較高。
如何治療兒童過動症呢?鄭惟仁指出,每一位ADHD兒童的臨床症狀仍稍有不同,在中醫常被分類為「心肝火旺、痰火內擾、心脾兩虛、肝腎陰虛」幾種證型,會依據實際情況給予相應的藥物治療,除了幫助改善不專心與過動的症狀,家長若擔心服用西藥所出現的副作用時,也能用中藥來改善。以下三種情況可考慮以中藥治療:
1、5歲以下有明顯的過動症狀。
2、症狀較輕,且對服用中藥接受度較高。
3、服用西藥後副作用較明顯者,如胃口不佳、頭痛、失眠等。
不過,除藥物治療外,鄭惟仁說,認知行為治療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在某些國家,甚至優先讓小朋友接受認知行為治療,如果療效不佳才會考慮使用藥物治療。鼓勵家長可多閱讀相關書籍來了解小朋友的病情,並透過良好的行為調整來改善不專注與過動的症狀。曾有家長分享每次小朋友在爬完山後的數日,過動的症狀都會大幅改善,故建議適度安排運動如有氧運動等,來消耗小朋友過多的精力,並促進血液循環、活化腦部機能,也是一種輔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