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韋帆/台北報導
▲章定煊表示,候選人們應當明確說清楚社宅走向,以及土地、財源要怎麼來。(圖/記者陳韋帆攝影)
年底九合一選舉將至,對於房價居高不下一事,不少候選人紛紛提出社宅政策,財經學者章定煊接受《三立新聞網》訪問指出,「目前似乎都只是互相指責對方做不好,沒人提出他要怎麼做,似乎沒有任何意義。」
章定煊說明,一個國家在執行社會住宅時,主要有兩大走向,一、救濟,二、都市住宅補充。
一、救濟
顧名思義,救濟就是給低收、弱勢戶居住,需要蓋的量比較少,但必須使用大量政府補貼。如果候選人希望走的是救濟,應當說清楚,財源哪裡來?財務可行性在哪裡?土地又在哪裡?
因為所謂的自給率,需要長期財源進行補貼支持,而且絕對無法到100%,搞不好50%都不到。
二、都市住宅補充
都市住宅補充,現階段住宅市場很多人買不起,租屋品質又很爛,所以台灣從中央到地方政府,走的就是「都市住宅補充」這一塊。
如果要走都市住宅補充,就不會有財源問題,因為現階段是租金8折,絕對有辦法養活自己,政府不需要再補貼錢,僅需維持正常運作與管理秩序。但,目前似乎都沒有候選人清楚說出「地要從哪裡來」。
章定煊分析,如果以都市住宅補充來說,房租就會相對救濟來的高,而需要的量體也會比較大,所以候選人如果要談社宅政策,第一步應當先講清楚,「你到底是要救濟還是補充?因為兩者走向完全不同。」
引述前台北市副市長、政大退休教授張金鶚曾指出,「政府在執行社宅政策,就應該先救濟,才能談補充市場。」
章定煊說,「遺憾的是,目前無論是執政黨或在野黨,幾乎都是直接走第二個,只是為了獲得年輕人支持,獲得選票。」
除了這兩種,沒有第三種執行方式?章定煊表示,「有,就是放棄社宅政策,但也必須說清楚不做社宅,要怎麼辦?租屋市場現況品質很差,有些人已經窮到連租都不租不起,高雄城中城就是最明顯的案例,連居住安全都受到很大威脅。」
他認為,「其實社宅政策最重要的,就是土地與財源的可行性,目前所有候選人都說對方做不好,然後自己再喊出一個似是而非的雛型,卻沒有告訴我們真正執行面打算怎麼做。如果直接做了,未來就會變成苗栗國,財政赤字,如果沒做,當然就是欺騙了選民。」
最後,章定煊提醒所有候選人,「很多選民都有感受,『我知道前一個市長做不好,但我想知道你要怎麼做,但你卻沒告訴我,你會怎麼做』,從一個做不到的候選人,再換成另一個做不到的候選人,一點意義都沒有,不斷的互相攻擊,都只是負面選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