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八旬翁大腸癌4期肝轉移「不戀棧了」 醫師:進開刀房!

記者陳弋/台北報導

衛福部南投醫院外科醫師廖師賢。(圖/南投醫院提供)

▲衛福部南投醫院外科醫師廖師賢。(圖/南投醫院提供)

台灣大腸癌發生人數連續15年高居十大癌症首位,其中男性最新發生率比女性高出1.5倍。2020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大腸癌新病例達16829人,相當於每31分14秒就有1人確診大腸癌。衛福部南投醫院分享病例,一名8旬老翁日前出現典型的排便型態改變,就醫檢查驚見大腸癌肝轉移,一度萌生放棄治療的念頭,所幸醫療團隊積極介入治療,手術後恢復良好,老翁將接續標靶治療力抗病魔。

南投8旬黃姓男子因為出現貧血、大便帶血、排便型態改變等症狀而就醫,經檢查發現乙狀結腸及肝臟皆有腫瘤,黃先生和家人聽到檢查報告,認為大腸癌第四期合併肝轉移等於末期,加上年歲已高,一度打算放棄治療。經外科醫師廖師賢分析及醫病討論,黃先生接受微創腹腔鏡肝臟及大腸腫瘤同步切除術,所幸恢復良好,已返家休養,之後將再接續安排標靶治療。

廖師賢為黃先生安排腹腔鏡左側肝區域切除術及乙狀結腸腫瘤切除術,以較少、較小的傷口來處置病灶,同步手術的好處是病患不必多次接受手術,縮短住院時間,也減少再次接受全身麻醉的風險。黃先生術後不到1週即出院返家休養。

大腸癌肝轉移機率高,若患者的情況允許,醫師仍會以手術治療為主要選擇。(圖/南投醫院提供)

▲大腸癌肝轉移機率高,若患者的情況允許,醫師仍會以手術治療為主要選擇。(圖/南投醫院提供)

由於腸道的血液會經過肝門靜脈流入肝臟,大腸癌的癌細胞會透過血流轉移至肝臟,因此大腸癌肝轉移的機率很高。不過病人不必因此灰心,廖師賢指出,若情況符合手術條件,醫師仍會以手術治療為主要選擇,若狀況不允許,也有化療、標靶治療、放療等多種治療方式,有機會獲得不錯的治療效果。

外科醫師許家榮指出,近年大腸癌有年輕化趨勢,不健康飲食、缺乏運動、肥胖及菸酒等皆是危險因子。早期腸癌症狀不明顯,當腫瘤在右側大腸(如升結腸、盲腸)可能會有頭暈、疲勞等貧血症狀;腫瘤長在左側大腸(如降結腸、乙狀結腸或直腸)可能會出現排便型態改變、血便等症狀。

國健署表示,早期大腸癌不太會有症狀,糞便潛血檢查可協助民眾提前揪出腸道病變,及早治療。本土研究顯示,糞便潛血檢查結果呈現異常者,平均每2人有1人有息肉,每20人有1人罹患大腸癌,且相較一般族群,潛血檢查異常者罹患大腸癌風險上升20~30倍。專家呼籲民眾定期接受糞便潛血檢查,若篩檢結果異常,務必配合大腸鏡檢查,才能及早發現息肉及癌症。

預防大腸癌,國健署建議「二多二少」:「多吃蔬果」,挑選當季新鮮、顏色豐富且富含纖維的蔬菜(如花椰菜、杏鮑菇、洋蔥、甜椒等),促進腸胃蠕動與增加飽食感;「多運動」,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21~25%的大腸癌可歸因於身體活動不足;「少紅肉」,國際癌症總署指出,每天攝取超過50克的加工肉品或100克的紅肉(豬、羊、牛),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會上升17%;「少燒烤」,根據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的報告,高溫燒烤的肉片或產生的肉汁滴到火裡產生火焰及煙霧時,會形成致癌物質多環芳烴(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並附著在食物表面,應避免攝取。

【#直播中LIVE】【統一發票開獎】113年9-10月
大數據推薦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