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不是福島!這些地方食物「輻射」超標 專家揭台灣人常忽略的真相

記者張雅筑/採訪報導

因核災關係,導致不少人對福島食品抱持安全疑慮,但其實許多專家都認為,只要經檢驗合格,嚴格來說是不會對身體健康造成風險的。(圖/記者羅正輝攝)

▲因核災關係,導致不少人對福島食品抱持安全疑慮,但其實許多專家都認為,只要經檢驗合格,嚴格來說是不會對身體健康造成風險的。(圖/記者羅正輝攝)

無色無味的輻射讓人聞之色變,甚至大家都會將接觸到輻射與癌症聯想在一起,所以當東日本福島五縣市食品宣布「有條件」進口到台灣時,引起不小爭議,甚至有許多人稱那裡進口的食品為「核食」、「輻食」。談及這議題,專家們提出不同的見解,甚至有核醫專家跳出探討,民眾一味的恐核,但可想過,「若沒有放射性物質恐影響『救命』?」

在2022年的2月,我國「有條件」解禁日本福島、茨城、櫪木、群馬和千葉的食品進口,消息一出,引發部分的民眾反彈甚至擔憂「吃到了怎麼辦?」但事實上是,開放至今都沒有出現不合格的情形,除了是我國規範嚴格,另一原因是,即便是符合規定,但若被檢出含有微量放射性物質,還是會勸導進口業者退運或銷毀。

研究福島議題專家,吳志毅放射師與臺中市醫事放射師公會陳駿宏理事長皆表示,做好源頭管理,落實檢驗,明白標示等,其實科學角度而言,並不會不安全。(圖/記者張雅筑攝)

▼▲研究福島議題專家,吳志毅放射師與臺中市醫事放射師公會陳駿宏理事長皆表示,做好源頭管理,落實檢驗,明白標示等,其實科學角度而言,並不會不安全。(圖/記者張雅筑攝)

研究福島議題專家,吳志毅放射師與臺中市醫事放射師公會陳駿宏理事長皆表示,做好源頭管理,落實檢驗,明白標示等,其實科學角度而言,並不會不安全。(圖/記者張雅筑攝)

對此,有專家們直言,其實人們生活的環境裡本來就會有背景輻射,所以任何東西檢測出來的輻射值不可能為零,再者,依照台灣現行的法規,「做好源頭管理,落實檢驗,明白標示,從理性、務實、科學角度而言,並不會不安全。不論那一種放射性物質,如果過量攝入都會對人體造成危害,反之,並不會對人體產生太大影響。」

難道因為東日本發生過核災,就該一輩子被貼標籤嗎?事實上,在台灣其實真正出現不合格、輻射超標的進口食品是來自歐洲,也就是發生在逾5年前的奧地利「D'ARBOD'ARBO 70%藍莓果醬(BLUEBERRY DOUBLE FRUIT SPREAD)」、來自奧地利的藍莓果醬及法國的冷凍藍莓等,當時都被抽檢出銫-134與銫-137超標的情形。

來自奧地利的藍莓果醬及法國的冷凍藍莓等曾被抽檢出銫-134與銫-137超標的情形。(圖/資料照)

▲來自奧地利的藍莓果醬及法國的冷凍藍莓等曾被抽檢出銫-134與銫-137超標的情形。(圖/資料照)

不僅如此,在車諾比核災和「共青團員」核潛艇沉沒後,歐盟實施了大規模環境監測計畫,依照愛爾蘭之前的檢測結果顯示,年度驗出的銫最大活度(貝克/公斤),肉品檢出24.42貝克、乳製品檢出1.93貝克,各式雜糧檢出95.52貝克。此外,專家更語重心長地談及,除了這些歷史事件,某些國家其實也在進行核試驗,這些放射性物質也會對環境造成影響,環環相扣也會影響到食品。所以食品的安全問題,專家們覺得不該偏頗或以偏概全,反而建議台灣應「建立食品源頭檢驗制度」,不是覺得沒有放射性物質就安全了,還可能會有重金屬等問題。

談及輻射,普遍民眾都會給予負面標籤,或是將它們與致癌聯想在一起,但若沒有放射性物質存在的話,很多的藥物可能無法生產,更可能阻礙到醫學的發展。資深放射師、核子醫學專家吳志毅舉例「救心藥」,也就是我國用於心肌灌注掃描檢查和評估的「鉈-201」,過去就曾因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核醫製藥中心用於生產鉈-201的迴旋加速器歲修,出現短缺的情形;還有失智症早期診斷利器以及偵測癌細胞的放射性藥劑「氟18-去氧葡萄糖」,透過它注射入人體內,可以幫助阿茲海默症的診斷和精準鑑別癌細胞的位置,但該藥劑其實在台灣呈現「供不應求」的情形,每天全台需要的量約310支,但每天實際能生產的量大概只有240支。

上述這些,其實就是所謂的「核子醫學」,也就是將原子能和平的使用在醫療上面,目前常見的包括體內造影檢查、非造影檢查,放射免疫分析和放射性同位素治療等。所以,若沒有放射性物質存在的話,其實對人類的健康也是會造成負面影響的。

✎福島食品專家解說內容下載(由資深放射師、核子醫學專家吳志毅授權三立新聞網讀者下載,請勿用作商業或非法用途):https://reurl.cc/6N5MlM

★【重生‧福島福到】專題完整閱讀請點選網址:https://reurl.cc/a1VDL3

#311大地震12週年

【#直播中LIVE】台灣隊完封日本!奪12強冠軍 賽後兩隊記者會
大數據推薦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